诗词大全

《即事》

屐齿休令破紫苔,柴门无客不须开。
雨余篱菊埋光去,木落前山献体来。

作者介绍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作品评述

《即事》是张嵲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屐齿休令破紫苔,
柴门无客不须开。
雨余篱菊埋光去,
木落前山献体来。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即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感叹。诗中描绘了屐齿踏破了生长在紫苔上的景象,寓意着诗人的行动打破了平静的生活。诗人说柴门无客不须开,意味着他愿意随时迎接来访的客人,敞开柴门,表现出他的豁达和热情。接下来,诗人描述了雨过后篱笆旁菊花被埋没的景象,表达了光明与美好的消逝。最后两句描述了落叶满山的景象,以及它们向前山献身的情景,寓意着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的敬仰和感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时刻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诗人通过屐齿踏破紫苔、柴门无客不须开等细节,展示了他心怀开放和热情好客的个性,以及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雨后菊花被埋没和前山落叶的描写,则传递了光明和美好的消逝,以及大自然中物我两忘的境界。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中琐碎而美好瞬间的敏锐观察和深刻体悟,表达出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 《赠大仰齐禅师》

    大仰古名刹,师居二纪中。本无一法说,须信万缘空。体与大虚合,心将诸祖同。唐来三百栽,不附释迦风。

  • 《效古·其一岁暮怀》

    其一岁暮怀感伤,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风急,团团明月阴。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谁谓人道广,忧慨自相寻。宁知霜雪后,独见松竹心。其二若木出海外,本自丹水阴。群帝共上下,鸾鸟相追寻。千龄犹旦夕,万世更浮沉。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 《得山雨》

    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山根水壅壑,漫窗若注壶。

  • 《幽居》

    衰鬓萧条笑旧青,一枝栖稳寄余龄。徐行不媿衣露肘,安卧何妨席见经。视客恰如堂上燕,捐书那愿案头萤。时时开说前贤事,聊遣乡闾识典刑。

  • 《屈原庙》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幡。龙舆已逐蜂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 《偈颂一百零九首》

    门外门内,一时分付。若是俊流,何必重举。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