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四明干月庭厉二友》

无言独倚楼,故人在心头。
几作宵中梦,多生别后愁。
溪声疏竹下,月色一庭秋。
此景皆诗料,何时共唱酬。

作者介绍

顾逢,字君际,号梅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举进士不第,学诗于周弼,与同时陈泷、汤仲友、高常擅名于理宗端平、淳祐间,有苏臺四妙之称。长于五言,弼称之爲顾五言,自署其居爲五言田家。有诗十卷,已佚。元初辟爲吴郡教谕,卒年七十四。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元诗选》癸集甲。 顾逢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按:明《诗渊》辑顾逢诗,似将逢与梅山顾先生视爲二人,诗中并有《顾逢诗集》之题,是否一人已不能明。

作品评述

《寄四明干月庭厉二友》是宋代顾逢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言独倚楼,
故人在心头。
几作宵中梦,
多生别后愁。
溪声疏竹下,
月色一庭秋。
此景皆诗料,
何时共唱酬。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寄托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寂寞的夜晚独自倚楼,心头思念着远方的故人。诗人在睡梦中多次作梦,梦境中充满了与离别后的忧伤。在溪水声和竹林的映衬下,明月照耀着整个庭院,给人一种秋天的氛围。诗人觉得这样的景色都是诗歌的素材,期待着与故人共同欣赏这美景,共同抒发情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诗人的情感和周围景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诗人选择了无言独倚楼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他在夜晚的寂寞和思念之情。诗中的故人虽然不在身边,但他却时刻存在于诗人的心头,成为他心灵的寄托和牵挂。诗人在多次的宵中梦里,经历了别后的忧愁,揭示出长久分离所带来的苦痛。

诗中的溪声和竹下的月色,为整个景象增添了一抹秋天的意境。溪水潺潺,竹林疏密有致,与明月的照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将这样的景色视为诗歌的素材,表明他将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最后,诗人期待与故人一同欣赏这美景,共同吟唱并表达彼此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精练而简洁的表达,以及对情感和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孤独之感。同时,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诗意的把握,展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和对美的敏感。整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联想与想象的空间,引发共鸣与思考。

  • 《感情》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 《落花》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 《施潭》

    归程风强阻,春色有如无。上水千帆健,中流一矴孤。雨冲寻屋燕,云背立樯乌。尽说明朝顺,江行旧有图。

  • 《送履霜上人还金陵西山》

    携锡西山步绿莎,禅心未了奈情何。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

  • 《寿程宰三首》

    作县如弄潮,莫汲半呷水。红旗上岸来,喝采沙河市。拈取第一筹,细柳天风裹。

  • 《寄张应和运副二首》

    当年曾忝从官班,再拜天颜咫尺间。今历千山嫌未隐,芒鞋明月又登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