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等南山,位崇北斗。
机运象先,体同道久。
明逾日月兮普及幽深,德合乾坤兮廓无前后。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这是一首题为《偈颂二百零五首》的宋代诗词,作者是释正觉。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二百零五首》中文译文:
寿等南山,位崇北斗。
机运象先,体同道久。
明逾日月兮普及幽深,
德合乾坤兮廓无前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宏大意境,以自然界的象征和哲理来描绘人生的境界。
诗中提到的南山和北斗代表了高峻和崇高之意,象征着修行者的追求和境界。作者将自己比作北斗星,坚守在顶峰之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诗中提到的"机运象先,体同道久"表明作者的行事方式像机关一样运转灵活,他的身体与道义相融合,长久不变。这种机运象征着作者在修行中所获得的智慧和洞察力,也代表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坚持和稳定。
接着,诗人描绘了明亮胜过日月的景象,意味着他的智慧和境界超越了寻常事物的表面,深入到幽深的内心世界。这种普及幽深的境界使得他的德行与宇宙的乾坤合一,没有前后之分。作者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他超越个体的存在,与宇宙和道义融为一体的境界。
这首诗词借助自然界的象征和哲理,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修行中所达到的境界和智慧。它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追求卓越、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精神境界。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抽象的表达方式也给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宇宙奥秘的思考。
仲子甘心织屦避万锺,渊明不肯折腰为五斗。一年鸿雁识来往,终日沐猴何去取。甥诗意慕两君闲,读书要在存心久。平生所谈性命奥,长弃不忧金石朽。我今颇习鹙子定,犹复晨朝怖头走。刳心先拟谢声名,不作羊邹凄岘首。云梯雨矢集无方,我已心灰同墨守。恐甥自是禹门鳞,未可潜逃
我无锦绣肠,而居锦绣谷。春风二三月,山花名踯躅。芳鲜照寒涧,窈窕映修竹。化工亦耐事,造物能委曲。不知几猩唇,贷此色可足。看久直欲燃,况乃手未触。杖藜两幅巾,人物俱惊俗。方观笔端妙,更对杯中醁。念昔嵩少步,千层上云麓。政似徐熙图,写生开百幅。怀归阻兵火,梦想
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国势多危厄,宗人苦播迁。南来频洒泪,渴骥每思泉。
世途时事两艰难,上水船行八节滩。旅雁唤愁秋已尽,邻鸡惊梦夜将阑。醉狂终是心情懒,老瘦非关骨相寒。閒忆能诗俞与赵,久无妙语发毫端。
武溪多野涉,一日四十八。入水人胫寒,登崖马蹄滑。
廿年不见盛公子,竟作修文地下官。玉树临风今竟折,冰舟归榇不胜寒。灯前散帙无儿读,案上新诗有日看。欲吊孤坟烟浪隔,一襟清泪几时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