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久客忆家山,一线蹊通入翠寒。
望处霁云收青练,跨门残月堕金盘。
十虚俱殒眼方阔,三世齐吞肚觉宽。
变化鲲鹏底时节,霄程九万看风抟。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偈颂二百零五首》
途中久客忆家山,
一线蹊通入翠寒。
望处霁云收青练,
跨门残月堕金盘。
十虚俱殒眼方阔,
三世齐吞肚觉宽。
变化鲲鹏底时节,
霄程九万看风抟。
中文译文:
漫长旅途中,我常怀念家乡的山川,
狭小的小径引我进入苍翠寒寞之境。
远望之处,清澈的云彩聚拢如练,
跨越门槛,残月从金盘上坠落。
十方虚幻皆已消逝,眼界才得以开阔,
三世轮回共同融入我广阔的胸怀。
万物的变幻犹如鲲鹏展翅,时节流转无常,
乘坐风的轻抟,俯瞰九万里的苍穹之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释正觉在旅途中怀念家乡山川的情感,通过描绘狭小的小径进入幽静的山林,以及望见苍穹中收敛的云彩和从门槛上坠落的残月,传达了一种离乡之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表达了眼界的开阔和心胸的宽广,表示作者的境界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最后以变化的鲲鹏和乘风而行的意象,形容了世间万物的流转和时光的飞逝。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悟。通过描述旅途中的小径、云彩、残月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一种寂静而美丽的环境中,让人感受到离乡之人对家园的深深眷恋之情。诗中的"十方虚幻"和"三世轮回"表达了作者开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与前两句的离乡思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以鲲鹏和风的意象,展现了世间万物的变幻和时光的流转,给人以深思。整首诗词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丰富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千万年之人,千万年之事。千万年之情,千万年之理。惟学之所能,坐而烂观尔。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游丝百尺如堪挽,小虫群飞欣日暖。蒿莱满地不见春,唯有蔓菁迷病眼。无复陵陂间碎金,青苔漫想玄都观。今朝幸值天无风,飞来雌蝶畏雄蜂。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幽人惜春春已远,把酒属君君自遣,蔓菁开花犹烂熳。君不见西园桃李能几时,此辈天教擅春晚。
池港开门就作桥,朱栏相望压鲸腰。风摇慢折游溶绿,波底何妨著霁霄。
敬逊三德。厥修六艺。师圣发蒙。尊儒启滞。若括资羽。如金待砺。雅道聿兴。教学无替。
一经同雁塔,再入并鸳行。方喜为寮好,那知梦奠伤。学多应损寿,文富幸流芳。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