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二百零五首》

宿雨洗去山面尘,东君料理山家春。
浩劫壶中勿新岁,枯木岩前有古人。
寒暑不到以法界为处,齿发不老以虚空为身。
坐间默有相传意,川上乾无逝去津。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二百零五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正觉。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领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宿雨洗去山面尘,
东君料理山家春。
浩劫壶中勿新岁,
枯木岩前有古人。
寒暑不到以法界为处,
齿发不老以虚空为身。
坐间默有相传意,
川上乾无逝去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雨水洗净山间尘埃,预示着新的春天的到来。东君料理山家春,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力量和神秘的东方君主在管理和调节山中的生机。诗中提到的浩劫壶中勿新岁,意味着不要过于追求一年一岁的新鲜事物,而要从宇宙的角度去看待时间的流逝。

枯木岩前有古人,表达了在荒凉的山岩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前人的足迹,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延续。作者接着谈到寒暑不到以法界为处,齿发不老以虚空为身,意味着超越了寒暑的变迁,以法界和虚空作为修行的境界和身体,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和时光的流转。

最后两句诗“坐间默有相传意,川上乾无逝去津”,表达了在默默的冥想中,传递着一种深远的意义,而无尽的时间流逝如干涸的河川,没有逝去的津润。这里可以理解为修行者在修炼中获得了超越时空的体悟和智慧,以及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悟。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修行境界,表达了超越时空的智慧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这种思考和领悟在宋代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展示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 《芭蕉花》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 《走笔成一篇答徐君先辈见寄》

    定交初何年,昔齿会稽学。君壮我尚少,道复先我觉。子时于众人,百鸟一鸑鷟。学官程诸生,题品或义卓。众方缩手顾,君笔已一捉。落纸千馀言,浑如玉出璞。辞场或鼓行,无敢犯锋矟。有时谈遗经,圣贤在口角。愤疾异说妄,摘抉三传駮。语气清不休,旱天冽雷雹。南北俄乖张,同时

  • 《点绛唇 秋夜横泖旅窗听雨,有怀故园》

    两鬓秋风,掩关坐听黄昏雨。灯前自语。世乱甘清苦。蔓草愁烟,荒却东陵圃。归期阻。荆榛满路。投老知何处。

  •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生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 《又和》

    蟹正肥时秋色老,鸦争噪处夕阳残。未须多进玻瓈椀,满树霜红正好看。

  • 《电》

    玉女开天笑,骊龙弄月珠。照眸千壑满,应手一丝我。晻映同云表,行移转海隅。田夫占北极,明日雨平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