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禅师,全无伎俩。
一锡飞来,占断千嶂。
以中心树,建立圣像。
合水和泥,根生土长。
不用换骨脱胎,不须起模打样。
一段真实身心,脑后圆光万丈。
《偈颂九十三首》是宋代释梵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太白禅师,毫无诈术。一根禅杖从空中飞来,占断了千山峰。禅师心如大树,建立起圣像。水和泥相融合,根在土中生长。不需要更换肉体来获得新生,也不需要模具和样板来塑造形象。一个真实的身心,头后面有着万丈圆光的光环。
诗意:
《偈颂九十三首》描述了太白禅师的修行和他建立圣像的境界。太白禅师是个纯粹的禅师,没有任何花俏的手段。他的智慧和悟性高超,可以轻松地战胜各种障碍。他的心境如同一棵大树,树立了一尊圣像,使禅宗的智慧得以传承并延续。他的修行如水和泥相融合,禅宗的基础在于融入生活、融入人间。与此同时,他的修行也没有过于追求肉体的转变和形象的美化,他在身心上的实践和觉悟比任何形式更为重要。最后,诗中还描绘了太白禅师头后面有万丈圆光的光环,这是他智慧的体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太白禅师的修行境界,传达了禅宗的核心理念。太白禅师是个纯粹的修行者,没有丝毫诈术或伎俩,以此来表达禅宗强调本质的观念。他占断千山峰的禅杖象征着他超越现象的智慧,展示了他在修行上的优秀成就。他建立圣像的行为,则突出了禅宗的实践,即将智慧与日常生活融合起来,使修行不局限于禅堂。诗中所描述的水和泥的合一,根生土长,也传达了禅宗依靠实践生活、深入人间的思想。最后,诗中的圆光光环象征着禅师心灵的纯净与光明,以及他智慧的显现。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太白禅师的境界,向人们传递了禅宗的精神。通过观察禅师的修行和他在修行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纯净,这首诗词展示了禅宗修行的核心价值观。同时,用梵琮浓短的语言,传达出思想的深度和内涵,让读者在简洁中感受到禅宗的博大境界。
移家种竹杨湖上,半似湘川半辋川。诗好日尝题节下,酒酣时复卧根边。扫门延客还开径,煮笋供茶或试泉。我记别来今十载,出林添得几梢烟。
西斋新竹两三茎,也有风敲碎玉声。莫恨移来栏槛远,譬如元本此间生。
长柏高柟荫广庭,夜凉人静梦魂清。不知山月几时落,每到晓钟闻雨声。
赤白崔嵬晚照间,投闲时复一跻攀。时平守望皆无用,添得清秋数点山。
苍梧之南湘水头,烟波逐客增离忧。重瞳孤坟閟白日,双娥贞佩摇清秋。江空夜开鬼对泣,泣罢仍为鼓瑶瑟。瑟声渐杳江声长,丹枫坠影天霜白。临江被发招帝魂,拔剑欲断东流奔。东流无穷帝不返,呜呼薄俗无由敦。
易散浮云难再聚。遮莫相随百步。谁唤行人去。石湖烟浪渔樵侣。重别西楼肠断否。多少凄风苦雨。休梦江南路。路长梦短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