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地宁,时康道泰。
摩醯正眼洞明,肘后灵符光彩。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安徽)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髮。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歷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歷住衢州桐山明果寺,蕲州德章安国寺,饶州报恩光孝寺、荐福寺、宝应寺,婺州宝林寺、报恩光孝寺,江州东林太平兴隆寺,建康府蒋山太平兴国寺,平江府报恩光孝寺,两住南康归宗寺,末住明州天童山景德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爲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昙华诗,以辑自《语录》卷一至卷六之诗编爲卷一,以见于《语录》卷一○之诗爲卷二。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六十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空清澈,大地安宁,时光康泰,道义昌盛。摩醯菩萨的智慧眼睛透视万物,他手臂后面散发出灵光。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喜悦、欣喜和赞美之情。它描述了一个和谐安宁的时代,天地间充满了祥和的氛围。作者通过称颂摩醯菩萨揭示出了他的智慧和神奇之处,仿佛他有能力让一切事物都变得清晰明亮,充满光彩。
这首诗词的赏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描绘和谐的时代:诗中的天清地宁和时康道泰描绘了一个社会大环境的和谐与繁荣。这种和谐的景象给人以安定安宁之感,让人心情愉悦。
2. 称颂摩醯菩萨的智慧:诗中描述了摩醯菩萨的正眼洞明,肘后灵符光彩。这种描写表达了摩醯菩萨的智慧和神奇的力量。摩醯菩萨的存在给人以希望和信心,他可以透视一切、洞悉一切。
3. 喜悦和欣喜:整首诗词流露着喜悦和欣喜之情,作者对于时代的美好表达出赞美之心。这种欢快和喜悦的情绪通过对天地、摩醯菩萨的描绘展现出来,给读者带来一种愉悦的感受。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文风,揭示了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同时称颂了摩醯菩萨的智慧和神奇之处。通过喜悦和欣喜的情感表达,给人以希望和愉悦的感受。
迪予朱子,理一分殊。汛扫淫诐,煌煌四书。有析其精,一字万钧。有会于极,万古作程。
祖父田园都卖了,四边界至不曾留。奈何犹有中心树,恼乱春风卒未休。
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行过淇园天未晓,一痕残月杏花香。
雅分供余食,鸽乱著残棋。
南山苍须翁,阅世几千秋。终以明自煎,晚为松滋侯。孙枝后来秀,劲直余风流。亦学管城子,来从毛颖游。故人使江南,江北停归辀。持赠比岁寒,厚意岂暗投。形貌若黄槁,风度犹清修。轻健殊可人,不作绕指柔。我贫得长閒,造物因冥搜。诗成呼使前,脱帽明窗幽。旁无赏音人,赖尔
雪竹风松绝点尘,邪阴消尽火成轮。时人不识先生意,唤作人间无事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