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七十八首》

谁将活眼窥空劫,我道宗枝染浩春。
头角峥嵘藏不得,青原门下有祥麟。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七十八首》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谁将活眼窥空劫,
我道宗枝染浩春。
头角峥嵘藏不得,
青原门下有祥麟。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僧人释正觉对于佛教思想的领悟和感悟。诗中提到的"活眼"指的是清明的眼睛,"窥空劫"表达了对于佛法的洞察和对无常变化的理解。"我道宗枝染浩春"则是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信仰,认为佛法是一条可以净化心灵,使人们获得新生的大道。"头角峥嵘藏不得"意味着佛法的伟大和深奥无法完全被人所理解和把握。而"青原门下有祥麟"则表示在佛教门下,有着如祥瑞之麟的珍贵和神奇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释正觉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佛教智慧的领悟。他通过"活眼窥空劫"的形象描述,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化的洞察和理解。诗人将佛法比喻为"宗枝染浩春",意味着佛法是一条可以净化心灵,使人们获得新生的大道。然而,作者也意识到佛法的深奥无法完全被人所理解和把握,即"头角峥嵘藏不得"。最后,诗人以"青原门下有祥麟"的形象表达了佛教门下的珍贵和神奇存在,着重强调佛法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释正觉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佛教思想的描绘,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和佛法智慧的领悟。整首诗以一种抒发内心感悟的方式,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思考。

  • 《山苕行》

    苕花如云色如雪,万垅千溪看不绝。风吹日炙自鲜明,弃在空云谁爱悦。遭逢偶入山入手,缚作蓬菘扫尘帚。髯疏发落已萧然,时对西风一回首。人间贵贱不须论,此物古来从至尊。犹胜长抛霜露裹,秋虫野燐愁枯根。

  • 《真州东园作》

    十年历遍人间事,却绕新花认故丛。南北此身知几日,山川长在泪痕中。

  • 《初秋梦故山觉而有作》

    杜宇真吾交,劝去恨不速。忠告输肝肺,厚意均骨肉。陋哉鹧鸪语,揣我贫念禄。竹鸡更鄙浅,泥淖忧车轴。秋风严濑清,春雨戴溪绿。行矣勿复疑,照影巾一幅。

  • 《夜读庄子呈高紫微》

    蒙园傲吏御风仙,聊以卮言后世传。小大升潜同此地,智愚工拙岂其天。众途适正何劳问,一理观心本自然。从此二经束高阁,为君终夕读名篇。

  • 《南乡子(庆前冈周氏旌表)》

    无处著春光。天上飞来诏十行。父老欢呼童稚舞,前江。千载周家孝义乡。草木尽芬芳。更觉溪头水也香。我道乌头门侧畔,诸郎。准备他年尽锦堂。

  • 《将去广陵别史员外南斋》

    家声曾与金张辈,官署去居何宋间。起得高斋临静曲,种成奇树学他山。鸳鸾终日同醒醉,萝薜常时共往还。贱子今朝独南去,不堪回首望清闲。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