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灭心尽是寂灭,露柱怀胎底时节。
寂灭心起是生灭,石女生儿解言说。
用时万象不盈余,休处一真无空缺。
藤枯树倒笑呵呵,依旧清风与明月。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七十八首》是宋代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偈颂七十八首
生灭心尽是寂灭,
露柱怀胎底时节。
寂灭心起是生灭,
石女生儿解言说。
用时万象不盈余,
休处一真无空缺。
藤枯树倒笑呵呵,
依旧清风与明月。
译文:
生灭的心追求的是寂灭,
像露水滴在柱子上时的季节。
寂灭的心起源于生灭,
像石女生下儿童解说着。
时间的运转万象无穷尽,
只有一个真实的休憩没有空缺。
藤蔓枯萎,树木倒下,笑哈哈,
依旧有清风和明亮的月光。
诗意:
这首诗以生灭和寂灭为主题,探讨了生命的起源、存在和终结。作者认为生灭的本质是追求寂灭,即超越生死的境界。他用露水滴在柱子上的光景来比喻生灭心的追求,暗示着人们追求超越有限存在的渴望。同时,作者通过描绘石女生下儿童的情景,表达了生灭心的起源和生命的循环。
诗中提到的“用时万象不盈余,休处一真无空缺”,表达了时间的无限流转和万物变化的特性。它强调了生灭心所追求的超越时空的真实存在,暗示人们应当超越生死的束缚,追求永恒的真实。
赏析:
《偈颂七十八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生灭和寂灭的讨论,作者探索了生命的本质和超越有限存在的渴望。诗中使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如露水滴在柱子上、石女生儿等,使诗意更加丰富而深邃。
诗中的“藤枯树倒笑呵呵,依旧清风与明月”表达了一种超越生死、超越时空的境界。虽然万物会经历生灭的变化,但清风和明月却依然存在,它们象征着永恒和纯洁。这样的意象给人以一种慰藉和希望,暗示着超越有限存在的可能性。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传递出超越生死、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思考。它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越。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形象也为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乐天吾所敬,挂冠方一年。家事能几何,处置有后先。始卖南坊园,次卖东郭田。末乃货其庐,缗钱可三千。不为子孙计,冀可了目前。呜呼古之人,未易相比肩。颜子附郭外,不闻鬻其阡。渊明松菊迳,仲蔚蓬莱间。阙一尚不可,而况尽弃捐。先生果何心,达者未必然。适斋坚主人,归卧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绛阙楼台拥,琪园竹树齐。飘裳鸲鹆舞,激管鹧鸪啼。自会春长在,那知日易西。依稀化人国,解使穆王迷。
帝有承命,稟于亲慈。后德克承,拜而受之。人伦既正,王化是基。亿载万年,永祚坤载。
可是伤春故癯瘦,未应无意作娉婷。不须更向岭头觅,只此松煤画典型。
圣策招怀万里戎,累年南向不弯弓。休论边使千金费,绝胜争城百战功。古驿玻璃晨暖酒,隆山狐貉暮排风。归途剩记殊方事,付与麟台逸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