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七十八首》

十五日已前,有口说不得。
十五日已后,无心却自然。
正当十五日,云笼无缝襖,花笑不萌枝。

作者介绍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七十八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正觉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感悟和生命的意义。

诗意:
这首诗词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时间的划分和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和内心状态的感悟。诗词分为两部分:十五日之前和十五日之后。十五日之前,作者感到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可能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感到压抑与困扰。然而,十五日之后,作者却感到内心自然而无拘束,不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自己。正当十五日时,云彩温柔地覆盖了无缝的窗帘,花儿在不经意间绽放而无需枝条的滋生,表达了一种无言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对时间的理解。十五日之前的无法言说与十五日之后的自然畅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通过对云和花的描绘,展示了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敏感与赞美。窗帘的无缝和花的笑容都象征着自然的完整和美好,无需言语也能感知和体验。这种无言的美好传递了一种超越语言的情感和境界,让人产生对于内心自由和自然状态的向往。

释正觉作为一位佛教僧人,他的诗词往往融合了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感悟。这首诗词通过对时间和自然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超越世俗的情感。它呈现了佛教中追求心灵觉醒和解脱的理念,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美和生命意义的领悟。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这首诗词引发读者对于人生和时间的思考,以及对于内心自由与自然状态的向往。

  • 《送罗臣济北归》

    君才可从六龙飞,便合超腾向日畿。曾使诸生馆下立,又骑一马醉中归。江山得助云蒸笔,桃李不言春上机。归去来园花似海,子行吾且闭柴扉。

  • 《题诸色扇二首》

    秾华照水澄秋静,冷艳欺风醉露凉。一枝翠叶凝秋色,万粟金英喷古香。月筛秾影虚窗静,秋染繁英净几香。千叶喜容迎晓日,万铃黄色映朝霞。日丽柳塘莺语滑,雨收桃岸燕飞忙。

  • 《我策我马寄王介甫》

    井则有泉,渴者俯之。燎之阳阳,寒者附之。君子则高,吾则仰之。

  • 《和王平甫教授赏花处惠茶韵》

    太学先生善识花,得花精处却因茶。万红香里烹馀后,分送天津第一家。

  • 《柳梢青》

    瑞鸭烟浓。晓来弦管,声在霜空。却退寒威,借回春色,满苑香风。几时人下瑶宫。记千载、今朝庆逢。满捧瑶觞,芝兰丛里,锦绣光中。

  • 《琅琊王歌辞》

    东山看西水,水流磐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