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琉璃色水澄清,紫磨金光身莹明。
洗净方知不受垢,释迦老子此时生。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髮,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凈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爲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七十八首》是宋代佛教僧人释正觉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碧琉璃色水澄清,
紫磨金光身莹明。
洗净方知不受垢,
释迦老子此时生。
诗意:
这首诗词以佛教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清净、光明的图景。诗中的碧琉璃色水和紫磨金光,象征着纯净和珍贵。通过洗净,人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本性是清净的,不会被尘垢所污染。最后两句表达了释迦牟尼佛和老子的存在,强调了他们的智慧和教诲在当下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传达了佛教中对于清净和智慧的思考。碧琉璃色水和紫磨金光这样宝贵而珍稀的象征,暗示了人们内在的纯净本性,需要通过洗净才能认识和体验到。作者通过这种形象的描绘,引导读者思考个人修行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智慧和教诲的指引,我们能够在当下的生活中体验到真正的清净和彻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佛教思想的核心观点,同时也提醒读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清净和接受智慧的引导。它呈现了一种美感和内心的平静,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意义和修行道路的思考。
朔风吹叶雁门秋,万里烟尘昏戍楼。征马长思青海北,胡笳夜听陇山头。
沉沦众庶间。与世无有殊。纡郁怀伤结。舒展有何由。
朝日团团龄碧峰,蔬盘牢馔四时同。园供小摘添幽事,雨打寒菘带晚浓。可但牛香参玉版,直须进步礼黄龙。溪堂炊甑容千客,不打者黎饭后钟。
甲子穷时丧乱频,天教泽国着闲身。无情花柳自春色,不觉山河多塞尘。他日升平犹未老,此生流落且相亲。江南江北经行处,莫话衣冠愁杀人。
l6毯敝衣无处结,寸心耿耿如刀切。今朝欲泣泉客珠,及到盘中却成血。
鹤鸣山空无鹤来,青霞嶂深天壁开。千岩角逐互吞吐,一峰拔起矜崔嵬。日光微漏潭见底,水气上薄云成堆。幽禽飞鸣报客至,奇树璀璨知谁栽。花藤怪蔓白昼暗,奔猿落狖无时哀。路穷尚蹑一千级,忽见密竹藏楼台。共言神僧昔住此,至今光景如天台。搘筇负笠出复没,喜动妇人惊提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