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禅和数十州,褴襂破衲面掐搜。
诸方有道不肯学,甘共山僧拽木头。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七十六首》是宋代释师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他在行走诸方寻求佛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注意:以下为模拟译文):
数百禅和数十州,
在广袍上布满了修行的痕迹。
虽然我穿着破旧的僧袍,
但我的内心却跳动着对真理的追求。
然而,我发现在这世间的各个角落,
很少有人愿意学习佛法。
他们更愿意与山僧一起拖着沉重的木头,
而不是寻求真正的智慧之道。
诗意和赏析:
《偈颂七十六首》通过描绘主人公在修行中所遇到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佛法传播的关切和思考。诗中的“数百禅和数十州”暗指作者曾经在各地求学修行,积累了丰富的禅悟经验。然而,作者却发现很多人对佛法缺乏兴趣和学习的意愿。他们选择了物质与功利,放弃了对内心的探索和智慧的追求。而作者则以“破衲面掐搜”和“甘共山僧拽木头”形容自己的形象,表达了他坚持修行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传播和修行道路上的困境的思考和反思。它呈现了一种对于世俗之风的批判,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的坚定态度。这种矛盾和冲突的描绘,使得这首诗词充满了哲理和禅宗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思考。
六树梨花打百球,昔年曾记柳桥头。娇来靥靥西施粉,冷伴年年燕子楼。不受三郎催羯鼓,好当一梦入罗浮。今来斫尽谁家圃,鼙负山人扁额休。
北山已巉绝,盘道乏萦回。路向日边出,人从云外来。涧声高更咽,梅蘂雪犹开。却忆僧房坐,深炉拥细灰。
剖凿谁其始,山川出秘奇。祗应天地设,未必鬼神为。崩石惊船过,盘涡逼棹移。蓬莱如在眼,泪冷挂猿枝。
修顶磨穹苍,云烟杂古床。僧饭钟声远,仙风桂子香。老桧有寒操,怪石多冷光。俯瞰城郭人,衮衮名利场。
剑履三以亚,旌旄十国连。春风迎上日,秋色送归船。露泣千山月,云愁万里天。堂堂宁复有,玉立照人鲜。
倚桂傍岩麓,采芝行谷湄。偶因山雨驻,何有岭云持。鼎芼朝欺腹,窗寒夜切肌。开奁应一笑,会有忆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