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夏已过了,解夏犹未来。
中间一句子,莲花照水开。
因甚落草止啼,元只为婴孩。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偈颂三十八首
结夏已过了,解夏犹未来。
中间一句子,莲花照水开。
因甚落草止啼,元只为婴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释如净所作的偈颂,表达了对夏季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中描述了夏季即将过去的景象,暗示着时光流转,一切都在不断变化。结夏已过了,指夏天即将结束,解夏犹未来,指解离夏季的炎热依然未到。
接下来的一句子,莲花照水开,描绘了莲花绽放在水面上的美景。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禅宗的意味,比如通过静心观察莲花绽放的美景,来领悟生命的意义。
最后两句则以一种反转的方式提出问题和思考生命的意义。诗中问道:“为什么草地上的啼叫停止了,只为了一个婴孩?”这里以婴孩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延续,也包含了人生的无常与转折。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和禅宗思想的思考,通过夏季的过渡和莲花的绽放,与人类生命的起伏呼应,表现出释如净对生命的感悟和探索。
二陆平时举望长,近来小阮亦文章。共排云路升天府,稳坐仙舟入帝乡。去日渐惊梅萼破,归时同带桂枝香。老夫已办酒千斛,细斫菖蒲作贺觞。
百千诸佛在何居,黄鹤楼诗锦不如。问汝秀才题也未,一篇题取莫踌躇。
崇丘峨峨,动植斯屡。高既自遂,大亦自足。和风斯扇,膏雨斯沐。我仁如天,以亭以育。
戎幕接谈笑,荐函聊姓名,自怜风退鹢,快见浪翻鲸。知己方面军图任,聊镳夐有劳。明堂足材具,社栎复何营。
五柳归来昔陶公,七闽召还今邓子。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先生死。
官曹清切非人境,风月鲜明是洞天。满砌荆花铺紫毯,隔墙榆荚撒青钱。前时谪去三千里,此地辞来十四年。虚薄至今惭旧职,院名抬举号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