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大火聚,炎炎没回互。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
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
放行把住逞风流,总是冤家笑点头。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三十四首》是宋代僧人释如净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清凉的大火聚集的场景,烈炎炎热无法回避。其中的衲僧,骨瘦如柴,全身都是剑树。他们在一起相互挨厮拶,在一起放行把住。放行把住之间展现了某种风流的情景,然而这总是让冤家们笑得点头。
这首诗词尽管简短,却流露出一种清凉和炽热并存的氛围。清凉的大火与炎炎的热浪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触。衲僧的形象给人一种苍瘦、坚韧的感觉,他们身上的剑树象征着他们内心的坚毅和决心。
诗中提到的相互挨厮拶和放行把住,揭示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中既有亲密和互助,也有竞争和争斗。放行把住中逞风流,暗示了一些自由和纷争,但冤家们却以笑点头来化解矛盾,这种情景既带有一丝讽刺,又透露出一种隐秘的默契。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独特的场景,同时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它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和人际互动的深入思考,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七泽云梦林,三湘洞庭水。自古传剽俗,有时逋恶子。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茙葵烂紫终陋,嫣蔔蔫黄亦香。医俗剩延竹色,疗愁催拆萱房。
苍天定俾期颐寿,会看芸书聘五吏。
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动黄昏月。谩道广平心似铁。词赋风流,不尽愁千结。望断江南音信绝。陇头行客空情切。
老去光阴惊掣电。生长元丰,试数今谁健。多谢天公怜岁晚。清时乞得身闲散。忆昔生朝叨睿眷。台馈颁恩,内酒当筵劝。今日衰残欢意鲜。举杯目断尧天远。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钓水路非远,连鳌意何深。终期龙伯国,与尔相招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