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大火聚,炎炎没回互。
衲僧赤骨律,通身是剑树。
在里许相挨厮拶,在里许放行把住。
放行把住逞风流,总是冤家笑点头。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三十四首》是宋代僧人释如净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清凉的大火聚集的场景,烈炎炎热无法回避。其中的衲僧,骨瘦如柴,全身都是剑树。他们在一起相互挨厮拶,在一起放行把住。放行把住之间展现了某种风流的情景,然而这总是让冤家们笑得点头。
这首诗词尽管简短,却流露出一种清凉和炽热并存的氛围。清凉的大火与炎炎的热浪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感触。衲僧的形象给人一种苍瘦、坚韧的感觉,他们身上的剑树象征着他们内心的坚毅和决心。
诗中提到的相互挨厮拶和放行把住,揭示了一个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中既有亲密和互助,也有竞争和争斗。放行把住中逞风流,暗示了一些自由和纷争,但冤家们却以笑点头来化解矛盾,这种情景既带有一丝讽刺,又透露出一种隐秘的默契。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象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独特的场景,同时暗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它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和人际互动的深入思考,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智慧和哲理。
懒思久废诗,病肠不堪酒。强颜水石间,滥迹宾主後。不知白浪翻,但怪青山走。莫随使车尘,岂畏严城斗。
采菊篱根蕊尚青,开门稚子喜机关报晴。笑翁错料人间事,风雨如何不满城。
美玉曾闻种得生,精金此地亦陶成。不知造物须生此,何似嘉禾令土平。
一从杀贵妃,春来花无意。此地纵千年,土香犹破鼻。宠既出常理,辱岂同常死。一等异于众,倾覆皆如此。
斗草归来后,开筵又赌春。阶前撒珠戏,谁是得双人?
就花枝,移酒海,今朝不醉明朝悔。且算欢娱逐日来,任他容鬓随年改。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自量气力与心情,三五年间犹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