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此殿,亲面一见。
眼里抽钉,脑后拔箭,本来无象通机变。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十八首》是宋代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大开此殿,亲面一见。
眼里抽钉,脑后拔箭,本来无象通机变。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以及达到这种境界所经历的一系列内心变化。诗人通过修行,突破了尘世的束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在这个层次上,完全打开了内心的殿堂,亲自面对自己的真实本相,体验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通过内心的觉醒和超越尘世的种种束缚,达到超越凡俗的境界。诗中的"大开此殿"意味着诗人打开了内心的殿堂,迎接真实的自我。"亲面一见"表达了诗人与自己的直接对话,感受到了自己内在的真实和纯净。
诗中的"眼里抽钉,脑后拔箭"是一种修行者经历的痛苦和磨砺,意味着诗人在修行的过程中,通过深入自我探索,将内心的执念和烦恼剔除出去。"本来无象通机变"揭示了诗人在超越尘世束缚后,实现了内心的自由和变化。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在修行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它展示了修行者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内心的觉醒,同时也启示了人们追求内心自由和变化的重要性。这是一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佳作,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澹澹烟覆渚,呜呜角收声。白毫万丈光,下注千山倾。良夜三五时,玉楼十二城。皇天老眼开,碧湛双瞳晴。窥我读书窗,徘徊到天明。,我从树头来,挟我入太清。飞萤转蒿丛,熠燿徒营营。露气下庭宇,秀爽凌冠缨。以兹无尽景,对此不平鸣。不如使云遮,寂历忘吾情。
楚客忆乡信,向家湖水长。住愁春草绿,去喜桂枝香。海月迎归楚,江云引到乡。吾兄应借问,为报鬓毛霜。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俗事挽人常故故,夕阳归棹莫匆匆。豪华无复当年乐,烂醉狂歌亦足雄。
缘曾分明种,故发入云香。
空山杳杳鸾凤飞,神仙门户开翠微。主人白发雪霞衣,松间留我谈玄机。
我是仙蓬旧主人,一生常得自由身。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得酒不妨开口笑,学人难作捧心颦。垄中且复随缘住,又见湖边草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