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十六首》

善行者不移双足,善入者不动双扉。
清秋夜冷波心月,谁问安禅友亦稀。

作者介绍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十六首》是宋代释如净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善行者不移双足,
善入者不动双扉。
清秋夜冷波心月,
谁问安禅友亦稀。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的境界和内心状态。诗人通过对善行与善入的描绘,表达了修行者在修炼中的特质。善行者指的是修行者具备善良行为和品德,他们的双足不会轻易移动,暗示他们稳定地坚守在正确的道路上。善入者指的是修行者在深入禅定中,心境安定,不受外界干扰,双扉(心门)也不会轻易打开。这种内心的稳定和专注使他们能够在寒冷的秋夜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明亮,而这一境界是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和体验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禅修者特有的境界和禅定的内在体验。善行与善入象征着修行者在道德修养和内心安宁方面的成就。通过善行和善入,他们能够超越尘世的诱惑和干扰,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静。诗人以清秋夜的冷波和心中的明亮月亮作为意象,表达了修行者在宁静与冷静中感受到的内心的美好和安详。诗中的禅修者孤独而不寂寞,他们的修行之路虽然孤独,但也因为能够领悟到内心的宁静而感到满足。这种境界对于常人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但对于修行者来说,却是无比宝贵和珍贵的。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深入的语言,将禅修者的境界和修行的内在体验传递给读者。它呈现了修行者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内心的安宁,以及他们在宁静中体味到的内心的美好。这种境界不仅对于修行者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给读者提供了对禅修和内心宁静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禅修者境界的赞美和对修行之路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境界难以得到他人理解的遗憾和思考。

  • 《再次韵十首》

    朝家无阙政,秋萗继春雩。恤纬怜吾怯,知言敢自诬。闭阴宁董傅,为己肯杨朱。未断蜗缘壁,仍多豕负涂。

  • 《题杨子王辂故居清轩》

    卜筑负南郭,褰开临要津。舟舆占集地,奈尔独清人。坐上一樽酒,江南千里春。何须茂弘扇,何患元规尘。游子感陈躅,怳如平生亲。九原不可作,归老复谁邻。

  • 《酬净因长老楼上翫月见怀有疑君魂梦在清都之》

    道人心与世无求,隐几萧然在此楼。坐对高梧倾晓月,看翻清露洗新秋。登临更欲邀元亮,披写还能拟惠休。顾我不知天上乐,虚疑昨夜梦仙游。

  • 《浣溪沙》

    鞭罢泥牛无好春。草青空入梦中频。从今更有二分尘。我自醉眠那问客,身犹如寄更谁亲。百年同是可怜人。

  • 《答次休上人》

    姓白使君无丽句,名休座主有新文。禅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馀霞嫌碧云。

  • 《安正堂二首》

    飞飞燕雀倦檐牙,绣栱云楣闹彩霞。樽俎燕閒归相合,鼎锺勋业在王家。直纹惜破墙阴竹,巧笑嫌开席外花。今日正风传魏国,平居诗思亦无邪。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