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共遵灵鹫制,九旬禁足自萧然。
饥餐渴饮随缘过,禅道是非扫一边。
知我者谓我深锥痛劄,不知我者谓我吊影扬鞭。
毕竟如何,月中丹桂和根拔,水底泥牛蓦角牵。
诗词《偈颂十一首》的中文译文如下:
四海共遵灵鹫制,
九旬禁足自萧然。
饥餐渴饮随缘过,
禅道是非扫一边。
知我者谓我深锥痛劄,
不知我者谓我吊影扬鞭。
毕竟如何,
月中丹桂和根拔,
水底泥牛蓦角牵。
这首诗是由宋代佛教僧人释了演所作,是一首禅宗题材的诗词。诗意主要表达了修行者在禅修路上应该摒弃纷杂的烦恼、执念等,专心修行的思想。
首先,诗人以“四海共遵灵鹫制”来形容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遵循禅宗的教义。灵鹫即指佛教传说中的神鸟,表示修行者应当如此高洁纯净。
接下来,诗人以“九旬禁足自萧然”来表达修行者自我禁足的状态。九旬指长时间的修行和禁闭,其中的自萧然则暗示修行者已经超脱了尘世的纷扰和欲望。
然后,诗人描述了修行者随缘自在地渴饮、饥餐的生活状态,意味着修行者在尘世中顺应自然,不受外物的束缚。而禅道是非扫一边,则强调修行者要超越是非相对,超越诸般执念。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谈及了他的境遇。知我者称他“深锥痛劄”,表示了诗人的修行状态是深入内心的苦闷;而不知我者则称他为“吊影扬鞭”,意味着一些人误解诗人的修行状态,将其看作不切实际或者浪费时间。
最后,诗人以“毕竟如何”作为结语,表示对修行者的状况呈现出一种疑问和探问。接着,他运用意象来描绘月中丹桂和水底泥牛的情景,表达出修行者要在困难险阻中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毅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文字,表达了禅修者专心修行的态度,反应了佛教禅宗的信仰和修行理念。诗中运用的比喻和意象也使得诗词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一种深思熟虑和超脱尘俗的感觉。整首诗展现出了一种雅致、豁达和自在的禅修境界,充满了哲理和禅悟的味道。
同为时用楮先生,万事须臾点化成。寄语先生幸相避,不须黑白太分明。
拖船鸟惊兽骇奔,追夫雷动云作屯。前日生辰使者去,贺正又出丹阳门。欲上未上军人马,似响不响县官喏。穷冬闸闭水不行,深夜火明山欲赭。尚书太尉传语来,夫船未足官须内。敌使三节能几耳,客载万舸何为哉。甘心事仇谁作俑,耻不自羞犹怂恿。古来秦祸不须胡,蒙恬斥外斯高宠。
秋风想已治归装,吾亦扁舟具碧湘。世味只庆谙历遍,何如兄弟对方床。
夙昔吾何幸,龙门获御公。青灯鸣夜雨,白发对春风。契阔今安访,蹉跎愧所蒙。源流千古意,铅椠若为功。
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鼎器法天象地,坎离运用无差。夫妻相会入黄家。共说无生妙话。雨意云情了当,领头驾动河车。搬归顶上结三花。牢闭玉关金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