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五首》

议得无心达有心,识心三界自平沉。
可怜迷望无心者,只道无心境不侵。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偈颂五首》是宋代佛教禅宗大师释印肃创作的一组诗词。以下是对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偈颂五首》

议得无心达有心,
识心三界自平沉。
可怜迷望无心者,
只道无心境不侵。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探讨了心性和境界的关系,以及追求无心境界的重要性。

第一首诗表达了一种通过推究、思考而获得内心无欲无心境界的观点。议得无心达有心,意味着通过深思熟虑和讨论,我们可以理解到无欲无心的境界,使我们的内心得到一种平静与安宁。

第二首诗提到了"识心三界自平沉",意味着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境界时,我们可以超越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使我们的心境平静安宁,不再被外在的事物所干扰。

第三首诗表达了对迷失于追逐世俗欲望中的人的同情。这些人由于缺乏内心的觉察,无法体验到无心境界所带来的宁静和平和,只是固执地认为无心的境界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

最后一首诗指出,追求无心境界并不意味着不受外界境遇的影响。"只道无心境不侵"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无心境界是不受外在环境干扰的,实际上,我们需要认识到无心境界的实质是在内心中,而不是外在的境遇。

这组诗词强调了修行无心境界的重要性,通过思辨和觉察内心的境界,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它也提醒我们,无心境界并不是对外界的逃避,而是对内心的觉察和超越。

  • 《夏初湖村杂题》

    从来抵死爱湖山,敢料天教半世闲。杜曲桑麻虽苦薄,灞桥风雪却相关。

  • 《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寺即支公学道处)》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由逢。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琼葩洒巾舄,石de清心胸。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 《右挽叶琼章甥女二首》

    十七龄来聚沫余,芙蓉城冷待爰居。臂文朱缕他年识,祇恐天都署掌书。

  • 《祷雪堋口庙》

    岷峨皎皎玉千峰,只欠平川一尺融。土雾不成云外霰,江沙半杂夜来风。针头可惜丘中麦,堋口来祈应上公。饱死侏儒果何意,连年调年战声中。

  • 《长沙童谣》

    鞭打马,马急走。

  • 《感怀寄进士胡肃》

    离怀何事共凄然,云路无因著祖鞭。赋苑竹荒沈旧赏,书邮梅老怨残年。庄魂断处星垂地,楚思摇时水接天。赵壹穷愁堪自笑,拟将文腹敌囊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