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
吃饭了噇眠,圣谛第一义。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诗词:《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崇岳
中文译文:
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
吃饭了噇眠,圣谛第一义。
诗意: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的核心观点。作者释崇岳通过描述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的状态以及将吃饭与噇眠(睡眠)联系在一起,传达了一种超越相对视角的境界。他借此表达了禅宗对于超越日常生活琐碎和相对观念的追求,将圣谛(佛教教义的精髓)置于第一义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词以极简的表达方式传递了深刻的禅宗思想。作者通过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的描述,表达了超越一切相对界限的境界。在禅宗的修行中,透过超越相对视角的限制,人们可以达到超越世俗的智慧和境界,进一步领悟圣谛的真谛。
诗中的“吃饭了噇眠”暗示了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平凡,以及人们对于生活的执着和追求。作者将这种日常琐碎与噇眠(睡眠)相联系,强调了在追求圣谛的道路上,超越日常的生活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对比的手法,传达了禅宗追求超越相对视角和日常琐碎的观念。它提醒人们要超越表面的现象和欲望,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进而领悟到圣谛的真谛。这首诗词展现了禅宗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是对修行者的一种启示和警示。
视草行看赐上樽,浊醪付我酹嶙峋。扶携谁共山前醉,从此无君度外人。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上路穿岩竹,分流入寺泉。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洞壑江声远,楼台海气连。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何处去犹恨,更看峰顶莲。
幽恨清愁几万端,故将巧笑破霜寒。落英收拾供骚客,秋菊从来不足餐。
想像丰姿欲见难,春风容易妒花残。焚香手把遗编读,百遍长吁斗鸭栏。
风流晋人物,康乐性乐山。文选数十诗,大半皆林泉。未知富时士,多少肥遁贤。投书犯世纲,何如康乐阡。小隐华子冈,世事成云烟。高风辋川期,师法甪里传。倘悟神仙诀,千载如眼前。
半生徒碌碌,百事未能周。白屋方甘老,朱门忽见收。登龙应有愧,得马正堪忧。坐对盈樽酒,寥寥忆旧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