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雨忽晴,天平地平。
释迦弥勒,打失眼睛。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是宋代释崇岳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表达了一系列意象和思想,其中包含了忽雨忽晴、天平地平、释迦弥勒和打失眼睛等线索。
诗意和赏析:
这组诗词以自然景象和佛教故事为背景,通过简洁的表述和意象的对比,传达了作者对于世界万物的变化和人生无常的感悟。以下是对其中几个关键词的中文译文和诗意赏析:
1. 忽雨忽晴:
中文译文:忽然下起雨,忽然放晴。
诗意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天空的变幻无常。雨和晴的交替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提醒人们要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接受世事的无常。
2. 天平地平:
中文译文:天空平静,大地平坦。
诗意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宇宙间的平衡和和谐。天空的平静和大地的平坦象征着宇宙的秩序和平衡,暗示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3. 释迦弥勒:
中文译文: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
诗意赏析: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弥勒菩萨是未来佛陀的化身。这句诗可能暗示着佛教的教义和智慧,提醒人们要通过修行与慈悲来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4. 打失眼睛:
中文译文:失去了眼睛。
诗意赏析:这句诗使用了一种具象的方式来表达失去某种感觉或能力。眼睛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失去眼睛可以被理解为失去了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能力。这句诗可能暗示着作者对于人类智慧和感知能力的思考,以及对于失去的遗憾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组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对比,传达了生活的变幻无常、宇宙的平衡和佛教智慧的主题。它鼓励人们在变幻的世界中保持平和、不变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露井桃花发,双双燕并飞。美人姿态里,春色上罗衣。自爱频开镜,时羞欲掩扉。不知行路客,遥惹五香归。
平世功名不可期,羝羊自恨触藩篱。劳生漫弭众人谤,虽死肯辜天下知。劝进偶能回漠北,输忠犹忆佐边陲。秋风一夜翻庭绿,晓看髭髯半作丝。
缺月古城东,相送出兰渚。游鱼时避去,宿鸟忽空举。顿忘离别情,孤舟同笑语。今日掌中杯,明朝蓬上雨。
皇天于春自着意,安排未遣东皇家。朝雨已教润压土,晓风更将寒约花。诗篇驱使到老得,酒船拍浮即生涯。四年逢春今日好,可是芳物年年加。
城上危楼高缥缈,城下澄江复相绕。有时漾影入中流,俯看鱼游仰飞鸟。近楼多少未行舟,满江落花洒汀洲。人同江狎不怕浪,登楼对酒弹箜篌。大别山头白云起,金口渡边雨如洗。半钩新月上孤城,还照高楼与江水。晴江依旧泻浔阳,横鹤无由归故乡。一声玉笛起何处,燕扑阑干花影长。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