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梵志翻著袜,摩耶生悉达。
声迹不相干,今朝四月八。

作者介绍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作品评述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是宋代释崇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梵志翻著袜,
摩耶生悉达。
声迹不相干,
今朝四月八。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对人生的观察。诗人用几个简洁的形象描绘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强调了声音和行为之间的脱离与超越。通过这种表达,诗人试图引导读者思考禅宗的理念,超越表面的现象,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几个形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禅宗思想。首先,"梵志翻著袜"表明禅宗修行者要超越世俗的束缚,摆脱一切物质的执念,追求内心的自由。"摩耶生悉达"则暗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观察,认为种种现象都是虚幻的,只有通过内心的开悟才能达到彻底的解脱与觉悟。

诗句"声迹不相干"强调了声音与行为之间的脱离,意味着禅宗修行者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超越言语与行为的表面,直抵内心的本源。最后一句"今朝四月八"则是具体的时间点,给予了整首诗词一个具体的背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这首诗词简洁而深邃,通过对禅宗思想的巧妙表达,向读者传达了一种超越表面的境界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它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启发内心的觉醒与成长。

  • 《赠争相士三首》

    人生有子万事足,不问官称有与无。老子希文何事好,踏渠脚步得尧夫。

  • 《乌夜啼》

    潇湘雨打船篷。别离中。愁见拍天沧水、搅天风。留不住。终须去。莫匆匆。后夜一尊何处、与谁同。

  • 《渔父歌三首》

    水接衡门十里馀,信船归去卧看书。轻爵禄,慕玄虚,莫道渔人只为鱼。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棹警鸥飞水溅袍,影侵潭面柳垂绦。终日醉,绝尘劳,曾见钱塘八月涛。

  • 《饮袁提学林亭》

    古淡林萦沼,清辉日漏云。百梅先世植,一鹤旧侯分。天引吟怀远,春供饮意醺。徐卿二雏者,已解听论文。

  • 《寄婺州欧卿德孺》

    醉翁遗迹遍江湖,何事东游不到吴。遂使山川有遗恨,却看孙子步清涂。沈郎带减传千古,婺女星高近六符。簪笔便当归从上,盖蓝鞍锦照天衢。

  • 《小径登东山缭行自西北至溪上》

    行穿荦确度谽谺,小立风中客袖斜。衰草双双点飞蝶,长空一一送栖鸦。荻洲薄暮收鱼网,茆舍初寒响纬车。谁道老人多感慨,未妨尊酒乐年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