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福少方便,拳头如掣电。
千眼地摸索,千耳不可见,家家门首透长安。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诗词:《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崇岳
诗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词,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诗中探讨了福报的真正含义,并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描述了人们追求福报的过程和禅修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朴素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禅宗的境界和修行的路径。诗中提到的“荐福少方便,拳头如掣电”表达了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专注,将福报传递给他人,同时也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和体验的特点。
接着,诗中以“千眼地摸索,千耳不可见”形象地描述了禅修者的境界。这里的“千眼”和“千耳”是禅宗的隐喻,意味着禅修者通过内心的觉察和冥想,超越了外在的感官限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洞察力和理解力。
诗的最后两句“家家门首透长安”则呈现了禅修者的境界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禅宗强调将禅修的体验融入日常生活中,让禅的境界透彻到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内心,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禅修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传达出禅修的精神和境界,引发读者对内心探索和修行的思考。通过禅宗的智慧,诗人以深邃的诗意唤起人们对福报和禅修的思索,教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漠漠杨花灞岸飞,几回倾酒话东归。九衢春尽生乡梦,千里尘多满客衣。流水雨馀芳草合,空山月晚白云微。金门自有西来约,莫待萤光照竹扉。
乘槎人从天上来,天上知有君平术。黄生能谈君平书,不知曾认支机石。
玉纎无力怯梳头,镜裹容颜见自羞。一阵落红帘外雨,十分春是十分愁。
四郡歌贤牧,鱼轩从隼旟。深闺无里谒,色养谨安舆。故里称家法,诸郎读父书。美哉彤史笔,三诵为欷歔。
城西草堂湖水头,清沙白石高堂幽。越人鼓枻渔父唱,我行暮出湖上游。游中少年谁最少,周王二子同扳留。湖风拂船船欲放,渚日回烟烟正柔。白鸥之岸青草洲,绿水不动沧波收。咫尺复愁雷雨至,萧条但觉陂塘秋。明星迢迢月皎皎,高歌妙曲扬中流。佳人此夕应遗佩,王子今辰还共舟。
近闻羔雁已成群,藻鉴渠能泾渭分。急士且须侯雍齿,得贤端可吏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