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圣不传到今日,口上著来无等匹。
洞庭山脚太湖心,行人路上空啾唧。
释崇岳(一一三二~一二○二),号松源,俗姓吴,处州龙泉(今属浙江)人。二十三岁受戒于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于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于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歷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干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于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隠,命爲首座。不久出世于平江府阳山澂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爲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隠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衆。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爲南岳下十八世,密庵杰禅师法嗣。有《松源崇岳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陆游撰《塔铭》。 崇岳诗,以辑自《语录》者编爲一卷,以《语录》卷下单编之偈颂贊及他书所录编爲另一卷。
诗词:《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崇岳
这首诗词是释崇岳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一首。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富有禅意的场景。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千圣不传到今日,
口上著来无等匹。
洞庭山脚太湖心,
行人路上空啾唧。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一个思考人类智慧与传承的主题。诗人以“千圣不传到今日”来暗示千百年来的圣人智慧无法完全传承至今,使得世间的智慧显得无与伦比。在这样的语境下,诗人用“口上著来无等匹”来形容这种无法传承的智慧,意味着它已经超越了言语的表达和人类的理解。接下来,诗人通过描述洞庭山脚和太湖的景色,以及“行人路上空啾唧”的描写,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而神秘的环境中。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智慧传承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它呈现出一种超越言语的禅境,引导读者沉思现实与智慧的关系,以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读者可以通过细细品味这首诗词,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意和禅境的美妙。
风烟酬酢费吟笺,剩句残章尚满前。际晚奚囊收未尽,一时寄在白欧边。
有客有客浮丘翁,一生能事今日终。齧氈雪窖身不容,寸心耿耿摩苍空。睢阳临难气塞充,大呼南八男儿忠。我公就义何从容,名垂竹帛生英雄。呜呼一歌兮歌无穷,魂招不来何所从。
工祝升阶,实户在位。祗达孝思,允修毖祀。类相有备,克恭乃事。俨恪其容,通此精意。
云薄清溪水,天寒黄叶负。乡关三载别,客路一樽同。旧事如昨日,问年俱老翁。相看今古意,泪冷菊花丛。
灵兮安留,烟燎既升。有硕其牲,有俎斯承。匪牲则硕,我德惟声。缓节安歌,庶几是听。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曰:“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