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不去,挽不来。
南天台,北五台。
大地寥寥兮何者当情,春风浩浩兮雨打莓苔。
见成公案,不涉安排,岂在见桃花而后眼开。
诗词:《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普度
推不去,挽不来。
南天台,北五台。
大地寥寥兮何者当情,
春风浩浩兮雨打莓苔。
见成公案,不涉安排,
岂在见桃花而后眼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释普度所写,他是宋代的一位佛教禅师。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和禅意。
首先,诗的开头写道:“推不去,挽不来。”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无法改变的事实。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有些事情是无法推翻或挽回的。这种现实的无常性和无法掌控的力量,是人们必须面对和接受的。
接着,诗中提到了南天台和北五台。南天台和北五台都是佛教圣地,代表着宏大的宇宙和广阔的境界。通过引用这两个地方,诗人表达了对大千世界的思考和超越。
接下来的两句,“大地寥寥兮何者当情,春风浩浩兮雨打莓苔”,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大地冷清荒凉,春风和雨水打击着莓苔。这种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性,与前面的诗意相呼应。
最后两句,“见成公案,不涉安排,岂在见桃花而后眼开”,引用了佛教的故事和禅理。成公案是佛教中的一个禅宗公案,意味着领悟真理的关键时刻。诗人表达了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只有内心的觉悟和领悟才能真正开启眼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法掌控的现实。诗人通过引用佛教的思想和景象,表达了对超越和内心觉悟的追求。这首诗词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无常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乱山满平野,涨水豪大川。仄径无辙迹,疏林有炊烟。山农旦烧畲,蛮贾暑荷毡。穷乡足荒怪,打鼓催我船。
我用常在金,任金适由木。苟得金为用,何惜木微曲。幸得主人随,不恤汗行犊。必求随主人,我用諴不足。
千丈岩头一点红,春风吹落浅莎中。山僧倚杖移时去,说似溪边采药翁。
再见三池已旧游,向来交臂锦江头。味融实际冰河泮,心印微言水月秋。虽作燕鸿犹邂逅,故应蓬梗合漂浮。相思别后才余梦,身在刀州望梓州。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裴回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隐论冲寂澹生涯,芍药缨桃厌艳华。剔乱剪毓疏影瘦,临溪只合种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