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年,欺胡谩汉。
疾入涅槃,救得一半。
谤观紫磨金色身,涴却娘生眼。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释宗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
诗词中的主题是四十九年的历史,以及胡人欺凌汉人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修行过程,表达了对人世痛苦和纷争的忧虑,并呼吁救赎和解脱。诗人用"涅槃"一词来比喻对痛苦世界的超越,表达了追求解脱和超越尘世的愿望。
诗词中还出现了谤观紫磨金色身、涴却娘生眼等象征性的意象,这些象征着修行者对外界的批判和对内心的净化。
整首诗词在表达对人间世事的忧虑和对解脱的向往之间保持了一种平衡。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词在赏析上,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意义和超脱尘世的思考。它通过对世事的批判和对解脱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苦难的深切体验和对内心净化的追求。这种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追求,使得这首诗词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纷争,也呼应了人们对于内心安宁和超脱的追求。
总的来说,《偈颂一百零二首》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世痛苦和纷争的担忧,同时展示了对超脱和解脱的向往。它在揭示人生苦难的同时,也传递了对内心净化和超越尘世的追求。这使得这首诗词在文学和哲学层面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适远能忘别,冲行敢惮泥。野航初唤渡,茅屋正啼鸡。雨后妨梅步,风前对竹题。因公动高兴,忆我旧幽栖。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一叶飘丹,乾坤独露。万缘泯迹,法界全彰。沩山水牯牛,大雄白额虎。河阳新妇子,临际小厮儿。虽然借路经过,拶著扶篱摸壁。
未许同交死,全身报国仇。太阿飞出匣,欲取贾充头。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