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零二首》

一径直,二周遮。
眉毛眼睫,地角天涯。
云门胡饼赵州茶,惠崇芦雁赵昌花。
会则星河秋一雁,一会砧杵夜千家。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释宗学大师释绍昙的作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禅理,展现了佛教智慧和生活哲理。

诗中的译文可以是:

一径直,二周遮。
眉毛眼睫,地角天涯。
云门胡饼赵州茶,惠崇芦雁赵昌花。
会则星河秋一雁,一会砧杵夜千家。

这首诗词的意境描绘了一条笔直的道路,周围环绕着层层遮挡。诗人通过描述眉毛、眼睫的形象,将视线延伸至地的尽头、天的边缘,意味着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

诗人接着提到了云门胡饼、赵州茶,以及惠崇芦雁、赵昌花。这些都是当时流传甚广的名产和名物,有可能是诗人在禅修中的感悟和体验,将物象转化为禅境的表达。通过这些物象的描绘,诗人将禅宗的智慧与生活的琐碎联系在一起,表达了禅修者对物质世界的超越和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一句“会则星河秋一雁,一会砧杵夜千家”是对生活和禅修的对比。诗人用“会”和“一会”来表示两种状态,暗示了人们在不同的境遇中的体验和感悟。当人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与宇宙、自然和内心实现和谐统一时,星河秋天中的雁便成为一种美好的存在;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面对的千家万户则如同砧杵的声音,平凡而琐碎。

这首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释绍昙对禅修境界的体验和理解。他通过描绘物象和对比生活状态,表达了超越世俗的禅宗智慧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能得到一种启迪和思考。

  • 《关山月》

    汉月生辽海,朣胧出半晖。合昏玄菟郡,中夜白登围。晕落关山迥,光含霜霰微。将军听晓角,战马欲南归。

  • 《别邢公昭丈》

    适远能忘别,冲行敢惮泥。野航初唤渡,茅屋正啼鸡。雨后妨梅步,风前对竹题。因公动高兴,忆我旧幽栖。

  • 《赋得白云起封中(一作陈希烈诗)》

    千年泰山顶,云起汉皇封。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容。为霖虽易得,表圣自难逢。冉冉排空上,依依叠影重。素光非曳练,灵贶是从龙。岂学无心出,东西任所从。

  • 《偈颂七首》

    一叶飘丹,乾坤独露。万缘泯迹,法界全彰。沩山水牯牛,大雄白额虎。河阳新妇子,临际小厮儿。虽然借路经过,拶著扶篱摸壁。

  • 《侠客词》

    未许同交死,全身报国仇。太阿飞出匣,欲取贾充头。

  • 《答畅校书当》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