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芝峰下,小小山居。
家风淡薄,堂供萧疏。
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
天中令节,不用书符。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零二首》是宋代释宗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位于紫芝峰下的小山居,展现了作者家风淡薄、生活简朴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紫芝峰下,小小山居。
家风淡薄,堂供萧疏。
茭粽叶包蒸米饭,野山茶点石菖蒲。
天中令节,不用书符。
诗意: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僧侣的生活场景。他住在紫芝峰下的小山居,家中的风气淡薄,堂上供奉的神像也显得冷落。他用茭粽叶包裹着蒸熟的米饭,野山间的茶点和石头上的菖蒲成为他的生活调剂。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不需要过多依赖世俗的礼仪和规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作者生活在僧侣的身份下,居住在山间小居,环境清幽。他的家风淡薄,意味着他过简朴的生活,不事物质和繁琐之事。堂上的供奉显得冷落,与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相呼应。
诗中提到的茭粽叶包蒸米饭和野山中的茶点石菖蒲则是诗人生活中简单而自然的饮食和休闲方式的象征。茭粽叶是古代常用的包裹食物的材料,它的使用暗示着作者过着朴素的生活。而野山茶和石菖蒲则代表着他在自然中寻求慰藉和灵感的心境。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生活的不拘泥于世俗的一面。他说在天中的重要节日,不需要通过书信和符咒来庆祝,暗示他不追求世俗的礼仪和形式,而更注重心灵的宁静与净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心灵安宁的生活态度。它展示了僧侣的生活情景,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春殿曾收最上科,甘泉扈驾早鸣珂。金陵已奏三年课,玉烛宜调四气和。
日色今朝分外明,湖光浩气共澄清。鸣啼绿树穿花影,水泛青山入古城。眼下见荣还见辱,病中嫌雨又嫌晴。衰迟自喜添诗学,三十年来掉臂行。
洛阳丽春色,游侠骋轻肥。水逐车轮转,尘随马足飞。云影遥临盖,花气近熏衣。东郊斗鸡罢,南皮射雉归。日暮河桥上,扬鞭惜晚晖。
月砌啼秋蛩,风枝起夜禽。洗愁镫下酒,惜别梦中心。露重惊寒早,更长觉漏沉。明朝览青镜,玄鬓有霜侵。
扁舟忽过芦花浦。闲情便随鸥去。水国吹箫,虹桥问月,西子如今何许。危阑谩抚。正独立苍茫,半空飞露。倒影虚明,洞庭波映广寒府。鱼龙吹浪自舞。渺然凌万顷,如听风雨。夜气浮山,晴晖荡日,一色无寻秋处。惊凫自语。尚记得当时,故人来否。胜景平分,此心游太古。
明年公七十,我老眉亦厖。一会岂易得,招呼酒盈缸。慷慨上高城,恻怆临大江。雪水倾蜀峡,烟树连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