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幢,如来藏。
八面玲珑,十方通畅。
试佛祖大病之疮疣,见鬼神幽愁之情状。
抬你斧,抬你娘,抬上方丈,洞山宁免无根谤。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零四首》是宋代释宗才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佛教的视角,通过描绘光明幢和如来藏的形象,抒发了对佛教教义的颂扬和赞美。
诗意上,光明幢被描绘为一座华丽的宝塔,象征着光明和智慧。如来藏是佛陀的内心深处,代表着佛陀的智慧和慈悲。诗中提到的八面玲珑和十方通畅,表达了光明幢和如来藏的无所不在和无所不晓。
接下来,诗人以试佛祖大病之疮疣和见鬼神幽愁之情状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佛陀的智慧和慈悲。通过抬起斧子和娘娘(指佛陀的母亲摩耶夫人),抬到方丈之上,洞山(指佛陀)免受无根之谤。这里的无根谤指的是对佛陀的诋毁和质疑,而抬到方丈上则暗示了佛法的高峻和庄严。
整首诗通过对佛陀形象的描绘,以及隐喻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推崇和尊敬,展示了佛陀的伟大智慧和慈悲。同时,诗中也传递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宏大气魄和力量感,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没有提供原诗词的具体内容,以上所述仅基于对《偈颂一百零四首》整体背景和佛教文化的理解进行的分析和赏析。
千万年之人,千万年之事。千万年之情,千万年之理。惟学之所能,坐而烂观尔。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游丝百尺如堪挽,小虫群飞欣日暖。蒿莱满地不见春,唯有蔓菁迷病眼。无复陵陂间碎金,青苔漫想玄都观。今朝幸值天无风,飞来雌蝶畏雄蜂。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幽人惜春春已远,把酒属君君自遣,蔓菁开花犹烂熳。君不见西园桃李能几时,此辈天教擅春晚。
池港开门就作桥,朱栏相望压鲸腰。风摇慢折游溶绿,波底何妨著霁霄。
敬逊三德。厥修六艺。师圣发蒙。尊儒启滞。若括资羽。如金待砺。雅道聿兴。教学无替。
一经同雁塔,再入并鸳行。方喜为寮好,那知梦奠伤。学多应损寿,文富幸流芳。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