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拄杖子不仁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四圣六凡为刍狗。
化育春阳照妪前,摧残霜雪凭陵后。
截鹤续凫,折衡剖斗。
力尽神疲困壁根,笑破他人口。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零四首》是宋代释宗学大师释绍昙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
译文:
天地不仁,将万物视为草狗。
圣人不仁,将百姓视为草狗。
拄杖子不仁,将历代祖师和佛陀视为草狗。
春阳照耀着妪前,摧残霜雪堆积着陵后。
截断仙鹤的羽翼,继续猎取普通鸟凫。
扭曲衡量权衡的标尺,剖开斗量天地的器皿。
力量耗尽,精神疲惫,困顿在墙根。
却能笑破他人的谩骂。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一种讽刺的口吻,道出了世俗和道教的不公正和虚伪。诗人通过对天地、圣人和拄杖子的描绘,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中的不公和虚伪。
诗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味着天地对待万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偏袒之心。而“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则暗示了统治者对待百姓的残酷无情。进一步,“拄杖子不仁,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四圣六凡为刍狗”,表达了对宗教权威和传统观念的质疑。
诗中的春阳和霜雪、鹤和凫等对比,象征了生命的盛衰和世间的不公。衡量和斗量的动作,暗指权力和利益的衡量和争夺。力尽神疲困壁根,笑破他人口,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态度,并以一种轻松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攻击和诽谤。
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实和宗教权威的讽刺,揭示了世俗和虚伪的一面,表达了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深思。它展示了释绍昙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有着独特的见解,并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了一种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
天眷君陈久在东,归朝人看大司空。黄河岸畔长无事,沧海东边独有功。已变畏途成雅俗,仍过旧里揖秋风。一门累叶凌烟阁,次第仪形汉上公。
芜秽或不治,良苗安得长。薅来露未曦,荷去月初上。侵烟湿鹅颈,近茇翻蚁壤。生具自有余,何辞汗沾颡。
璧月无纤翳,冰壶不受尘。西京子云裔,有官居士身。今代庞德公,淑质秉大雅。生事一丘壑,龙凤拜床下。绪余辨官业,膏馥付尔曹。诗声华岳重,士论锡山高。京尘逆旅中,初喜识芝宇。鄙语愧呈拙,有底极推许。漂流当定居,久计浙西东。他年结诗社,未嫌后从公。
举酒属雩泉,白发日夜新。何时泉中天,复照泉上人。二年饮泉水,鱼鸟亦相亲。还将弄泉手,遮日向西秦。
山溪清彻底,映日浮修鳞,人间汤鼎烹,见此一掬春。倚杖为欣然,长淮浩无垠。寄语溪上翁,可以观吾仁。
客久嚣尘外,冬深驿舍前。乱山宽处日,野水暮时烟。契分新篘酒,生涯旧物毡。悠然归兴动,依约探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