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铁得真金,求雨得瑞雪。
五峰玉琢成,千树银华结。
龙王张吉祥,普贤呈丑拙。
三世如来秘密门,今日一时都漏汇。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译文:
买铁得真金,求雨得瑞雪。
五峰玉琢成,千树银华结。
龙王张吉祥,普贤呈丑拙。
三世如来秘密门,今日一时都漏汇。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佛教和禅宗的箴言之一,通过一系列对比和隐喻的形式,表达了一种禅境和修行的境界。诗中的买铁得真金和求雨得瑞雪暗示了在追求事物表面现象时,可能会错过真实的本质和价值。五峰玉琢成、千树银华结则描绘了一种纯净、美丽和完整的境界。龙王张吉祥、普贤呈丑拙则表达了智者或者圣者常常隐藏在平凡、平庸之中的道理。最后的三世如来秘密门和今日一时都漏汇,则是指入禅的修行者能够窥视到佛法中最高的境界和真理。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和隐喻的手法,将一些常见事物和形象与禅宗的境界相对应,寓意深远。作者通过买铁得真金、求雨得瑞雪的例子,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人生观念,即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表象迷惑,要善于发现并追求事物的本质与内涵。五峰玉琢成、千树银华结则暗示了美好、完整和无缺的境界,这是自身修行所得的果实。而将龙王张吉祥和普贤呈丑拙相对应,则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和圣者常常隐藏在看似普通的人们中间。最后的三世如来秘密门和今日一时都漏汇,则是一个对禅宗修行的超越性描述,指出修行者能够触摸到佛法中最深奥的境界和真理。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禅修境界的无限深度和奥妙之处。
瘦马孤征雪满衣,山长谁不念庭闱。灯寒竹屋无人共,月到梅花有梦归。抵掌相逢连夕语,转头顿党十年非。武夷人老君行矣,莫待墨池春浪肥。
董卓犹知用荀爽,蔡京也解召杨时。善人寿命如松柏,自有神明好护持。
寒梦去易回,归心动复止。天涯一逆旅,身傍五穷鬼。渺渺三山云,浩浩九江水。幽窗风雨夜,此情竟谁委。
群山皆玉立,中有一峰危。天近秋云薄,松深夜月迟。洞因寻药入,席为听泉移。此趣无人会,临风酒一卮。
厄磴层层上太华,白云深处有人家。道童对月闲吹笛,仙子乘云远驾车。恠石堆山如坐虎,老藤缠树似腾蛇。曾闻玉井金河在,会见蓬莱十丈花。
(我行自东,不遑居也。)我行自东,山海其空,旅棘有丛;我行自西,垒与云齐,雨雪凄凄;我行自南,烈火满林,日中无禽,雾雨淫淫;我行自北,烛龙寡色,何枉不直。我忧京京,何道不行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