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根大器大丈夫,不越一念了大事,三世诸佛立下风,此人堪作如来使。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诗词:《偈颂一百六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宗杲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宋代释宗杲所创作的一百六十首诗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根大器大丈夫,
不越一念了大事。
三世诸佛立下风,
此人堪作如来使。
诗意: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大根大器的丈夫所应具备的品质。诗中强调了一个人内心的一念之间的重要性,它能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就大事。这样的人与三世的诸佛相比也毫不逊色,可以胜任如来的使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丈夫品质的赞美。"大根大器大丈夫"一句,表达了一个人应具备的坚强稳定的品质,这是在挑战困难和面对重大事务时所必需的。诗中的"一念"强调了内心的力量,指出了一个人的决心和意志力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三世诸佛立下风的说法则是在形容这样的人胜过甚至超越了佛陀的境界,具备了卓越的悟性和智慧。
整体来说,这首诗词让人思考一个人内心的力量和意志力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性。它向读者传达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以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这首诗词表现了宋代佛教文化的影响,将佛教思想与人生智慧相结合,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紫云回薄隐新愁,早起钟声也是不。遍地葱花两三亩,至今人道景阳楼。
岁岁今宵乞巧楼,疏星如弈月如钩。莫将寒信侵房屋,肯把閒情问女牛。儿笑无书空曬腹,妇言有酒可浇愁。鹊慵竟失河桥约,尽日喳喳古树头。
九叠峰头一道泉,分明来处与云连。几人竞赏飞流胜,今日方知至味全。鸿渐但尝唐代水,涪翁不到绍熙年。从兹康谷宜居二,试问真岩老咏仙。
西山最高峰,积雪连四季。登楼试寓目,入国有故地。烽候虽久息,武经思豫备。文饶昔筹边,公意今无愧。
浪爪拏舟雪溅空,十年胸际著慈风。如今堂上时相见,分付饮茶谈笑中。
蝉声昨日催秋至,渐觉单衣卷凉吹。闲吟最爱夕阳天,水转澄鲜山转媚。几处桐阴清露垂,萧然物候翻相宜。不知宋玉何为者,畏见西风摇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