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雪亭前,宜春台上。
物有万殊,春无两样。
住不雇去底,犹欠劈面拳。
去不雇住底,好与拦腮掌。
直饶去住两忘,如龙似象。
示免卸下衲衣,连挥痛棒。
棒折也不放,是罚是赏。
为人须为彻,杀人面见血。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是一首宋代释惟一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飞雪亭前,宜春台上。
在飞雪的亭子前,宜春台上。
物有万殊,春无两样。
万物各有千差万别的形态,但春天没有两样。
住不雇去底,犹欠劈面拳。
住在这里也不是赖着不走,就像欠了一拳打在脸上。
去不雇住底,好与拦腮掌。
离开这里也不是因为被赶走,就像用手掌拦住自己的脸颊一样。
直饶去住两忘,如龙似象。
无论离开还是留下,都要忘记归属,像龙一样自由自在。
示免卸下衲衣,连挥痛棒。
示意让你卸下僧袍,连续挥出痛苦的棒子。
棒折也不放,是罚是赏。
就算棒子折断也不放手,无论是惩罚还是奖赏。
为人须为彻,杀人面见血。
作为一个人必须彻底,见到杀人就要见到鲜血。
这首诗词表达了释惟一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和观察。诗中通过对飞雪亭和宜春台的描绘,表达了世间万物独特而丰富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春天的无穷魅力。作者以住和去、雇和底、拦和腮等词语对比,表达了人生中停留和离开的两种选择,以及固守和自由的辩证关系。诗中还通过示免卸衣、挥棒等形象描绘,探讨了人生中的痛苦和挑战,以及对于真实与自我彻底的追求。最后一句"为人须为彻,杀人面见血"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与彻底的追求,以及勇于面对现实残酷的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释惟一对于人生和自由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呈现了诗人独特的诗意。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可以从中领悟到对自由、真实和勇气的追求。
民俗濒蛮诏,边城异土宜。竹筒连水脉,板屋怯风吹。药叟鸦随噪,樵童虎不窥。爱山来九折,人笑此翁痴。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荣悴元知岂有常,纷纷草木占年光。霜风一扫知何在,楚客从来枉断肠。
九鲤湖边路,重来盟未寒。折花挼水献,策杖驭风还。宦海波涛恶,仙家日月间。前生丹在否,岁晚要重丸。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万瓦清霜夜漏残,小舟斜月过兰干。老来一事偏堪恨,好看梅时却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