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雪岭竟无成,练得身形似鹤形。
尽谓见明星悟道,何曾悟道见明星。
入山何富,出山何贫,知心能几人。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是宋代僧人释惟一所作的一首诗词,它描绘了作者在雪岭修行六年却未能获得成就,但却通过修行获得了身心的卓越变化,使自己的身形如同鹤形。诗词通过对修行和人生境遇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深邃的哲理。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六年雪岭竟无成,
练得身形似鹤形。
尽谓见明星悟道,
何曾悟道见明星。
入山何富,出山何贫,
知心能几人。
诗意:
这首诗词以雪岭修行六年的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未能获得真正的成就,但却通过修行塑造了自己身心的变化。诗人用修行后的身形似鹤形来形容自己,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代表着高尚、纯洁和超脱凡尘的境界。诗人曾以为能够透过观察明星而领悟道理,却反思道理本身并不是通过外在的观察而来,而是内心的领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的修行经历,展现了一种对人生和修行的深刻思考。作者在雪岭修行多年,却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成就,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身努力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无奈。然而,诗人通过修行获得了身心的变化,使自己的内心更加纯净和超脱。诗中的对明星和道理的思考,传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真正的领悟来自于内心的体悟,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外在的观察和经验。
诗词中的最后两句“入山何富,出山何贫,知心能几人”寄托了作者对人心的深刻洞察。诗人在修行过程中可能曾期望通过修行获得物质上的富有,但却发现修行并不能保证物质财富的获得。而真正了解他人内心的人并不多,这也暗示了人心的复杂和难以捉摸。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修行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表象的智慧和境界。它通过自我反省和对内心的探索,提醒人们追求真正的领悟和内心的平静。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