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佛已前,无消息处有消息,那个不知。
七佛已后,有消息处无消息,是人不会。
知不知,会不会,璞玉浑金,泥团土块。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是宋代释师范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哲理,探索了人生的无常和智慧的概念。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七佛已前,无消息处有消息,那个不知。
七佛已后,有消息处无消息,是人不会。
知不知,会不会,璞玉浑金,泥团土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的七佛时期和七佛后期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和智慧的思考。诗中的“七佛已前”指的是佛教历史上的七位佛陀,而“七佛已后”则代表了佛陀以后的时期。诗词探讨了消息与无消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知与不知、会与不会的反复追问,揭示了人们对真相的认知和智慧的局限性。
诗词中的“无消息处有消息,那个不知”表达了在七佛已前的时期,尽管没有得到直接的消息,但实际上却有消息存在,只是人们无法察觉和理解。而在七佛已后的时期,“有消息处无消息,是人不会”,意味着尽管现实中存在着消息,但由于人们的无知或无能,无法真正理解和把握。
最后两句“知不知,会不会,璞玉浑金,泥团土块”通过对知识和智慧的比喻,强调了人们对真相的认知和智慧的不完善。璞玉和浑金象征着未经雕琢和提炼的宝贵材料,而泥团和土块则代表着普通的物质。这种对比暗示着人们需要通过学习和修炼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才能够洞察真相和把握生活的本质。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生和智慧的主题。通过对佛教历史和人类认知的对比,诗中提醒人们要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超越自身的局限,以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视角来理解世界和生命的意义。
扁舟东下初乘兴,明月南飞竟失群。田父语言时近道,世人嘲笑尚论文。九山敛气横寒野,一坞朝阳聚暖云。胜处借人教暂看,后来何必问灵氛。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
频年游阙下,近日喜言归。及我成行役,与君还别离。梦长忘路远,计拙任人非。杨柳塘何处,要看题壁诗。
前此访君时,已观堂宇邃。安知中屏开,自有幽林致。花搴岩桂红,石擘云根翠。正当秋风来,不见摇落意。日得吟其间,何须去为吏。
川源通汉沔,舟楫下潇湘。
同来我复似邹游,新咏君应胜杜秋。已饫蒸葫汝南馔,盍为粗粝浣花留。残樽且醉菖蒲酒,去棹聊停杜若洲。不厌村居能少驻,兰香万斛顿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