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拟即差,动即隔。
忘伎俩,绝声色。
两手揶揄懡{左忄右罗}休,东村有个王大伯。

作者介绍

释师范(一一七七~一二四九)(生年据《语录》卷二),号无准,赐号佛鑑,俗姓雍,梓潼(今属四川)人。九岁出家,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受具戒。六年,至成都,遇瞎堂高弟尧首座,请益坐堂之法。同年秋出峡,至荆南见玉泉俨。七年,见保宁无用全、金山退庵奇。又至四明,依育王秀巖瑞。后至钱塘,见松源岳于灵隠,往来南山,屡入肯堂充室,栖迟此山六年。继至吴门谒万寿无证修,又往西华秀峰依破庵先,往华藏依遯庵演。三年復还灵隠。时破庵居第一座,侍破庵开山广惠,三年散席,同登径山。又三年,偕破庵过天童扫密庵塔,留天童依息庵观,又返径山。破庵死,访旧友云窠巖于穹窿,并随之迁瑞光,皆爲首座。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入住庆元府清凉寺开法。居三年,移住镇江焦山普济寺。又迁庆元府雪窦山资圣寺、阿育王山广利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诏住临安府兴圣万寿寺。淳祐九年卒。爲南岳下十九世,破庵祖先禅师法嗣。有《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六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粲无文撰《径山无准禅师行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二《径山佛鑑禅师墓志铭》。 释师范诗,以辑自《语录》的偈颂及《语录》中单编的颂古、偈颂、贊等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是宋代释师范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琐碎的境界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诗中的中文译文是:
拟即差,动即隔。
忘伎俩,绝声色。
两手揶揄懡{左忄右罗}休,
东村有个王大伯。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诗人倡导将自身的欲望和功利之心放下,不沉溺于世俗的技巧和虚荣的外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然的境界。

诗中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简练明快的语言:该诗词运用简洁明快的词句,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深刻的内涵。这种简练的表达方式使诗词更加直接、生动,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

2. 超脱尘世的心境:诗中提到“拟即差,动即隔”,表达了舍弃世俗欲望和功利心态的意愿。诗人倡导人们忘记那些技巧和外在的虚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然的境界。

3. 追求内心平静的态度:诗中提到“忘伎俩,绝声色”,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虚荣和表面的装饰,而是专注于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种内心的宁静是诗人追求的境界,也是人们在纷繁世事中寻求心灵安宁的态度。

4. 王大伯的形象:诗中提到“东村有个王大伯”,以一个普通村民的形象出现。这个形象可能代表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赞美与认同,以及平凡人们在平淡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可能性。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和超脱尘世的态度。它呼唤人们不要被功利和虚荣所迷惑,而是专注于内心的平静和真实。通过描绘王大伯这个普通人物形象,诗人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认同和赞美。这首诗词引导人们思考生活的本质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意义,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