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偈颂一百五十首》

烹金之炉,铸人之模,净名一默。
国师三呼,你诸人又向甚麽处摸索。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偈颂一百五十首》
作者:释心月
朝代:宋代

译文:
烹金之炉,铸人之模,
净名一默。国师三呼,
你诸人又向甚麽处摸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来自宋代释家高僧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诗中运用了隐喻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深远的哲理。

首先,烹金之炉和铸人之模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意味着人们在世间的修行过程中,就像是被烹制的黄金,被铸造的模型,经历了磨砺和塑造,以达到精神的净化和完善。

接下来,净名一默是对修行者的要求。净名指的是无私无欲的清净心境,一默表示守口如瓶,不随意言谈。这种修行态度和内心的沉静能够帮助人们超越尘世的浮躁和纷扰,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国师三呼是对修行者的呼唤。国师指的是高僧、导师,三呼表示导师的再三呼唤和期待。这里的国师可以被理解为智慧和启迪的象征,呼唤着修行者们去探索更高层次的境界和真理。

最后一句“你诸人又向甚麽处摸索”是对修行者的问询。摸索意味着探索、寻找和追求,这里作者在问修行者们,你们又在追寻什么?它是对修行者们的思考和反省,提醒他们要不断地追求真理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

这首诗通过隐喻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修行者们在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和探索,强调了内心的净化和平静,以及智慧的指引和导师的呼唤。它提醒人们要坚持修行,不断追求真理和智慧,超越尘世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升华。

  • 《孟子·王政》

    分地因天各有宜,财成辅相只当为。相忘禄产沾濡重,{白卑}{白卑}浑浑自不知。

  • 《寄云盖山先禅师》

    曾寻湘水东,古翠积秋浓。长老禅栖处,半天云盖峰。闲床饶得石,杂树少于松。近有谁堪语,浏阳妙指踪。

  • 《山泉赏》

    群嶂横秀气,飞流落云中。阴厓写古雪,月壑垂长虹。洄注石镜净,秋临遥天空。孤赏忆谢朓,青山度松风。

  •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十三神水馆寄子瞻兄四绝》

    夜雨从来相对眠,兹行万里隔胡天。试依北斗看南斗,始觉吴山在目前。

  • 《出汴过淮有作》

    十年犹愧饱侏儒,却到淮山识旧途。一櫂轻於堂上芥,此身闲似不中凫。受风帆影随南北,弄日云容自有无。不用乘桴泛沧海,半生全欲老江湖。

  • 《午窗》

    午窗破梦角巾斜,自涤铜铛煮茗芽。满院绿苔春色静,冥冥细雨落桐花。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