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途中久不归,可怜庭户草离离。
青山门外忽相见,问著刚然道不知。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偈颂一百五十首》
作者:释心月(宋代)
【中文译文】
常在途中久不归,
可怜庭户草离离。
青山门外忽相见,
问著刚然道不知。
【诗意】
这首诗词是释心月的《偈颂一百五十首》中的一首。诗人在途中常常久久不归,庭院的草木凄凉离散,形容了长期离家漂泊的孤寂和无奈。然而,忽然间在青山门外与某人相遇,诗人问起对方的情况,但对方只是茫然地回答不知道。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离家漂泊的人的孤独和无助。诗人通过描述庭院的草木凄凉离散,表达了他长时间离家在外的心情。而在这种孤寂中,忽然间与某人在青山门外相遇,诗人希望能够与对方交流一下,了解彼此的情况,但对方的茫然回答却让诗人感到困惑。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笔触抓住了离家漂泊者内心的情感,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对人物对话的刻画,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离家在外的漂泊者的心情,以及对归家的渴望和对他人关怀的期待。整首诗词呈现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让人在阅读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离家在外者的心境。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约而质朴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对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它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离家在外的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内心的迷茫,引发了人们对家与归属感的思考。同时,这首诗词也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注重意境的抒发和情感的表达。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前山拥翠微。
高低庭树晚风吹,脱叶应难恋旧枝。莫向秋深怨零落,春深还有绿阴时。
塞门关外日光微,角怨单于雁驻飞。冲水路从冰解断,逾城人到月明归。燕山腊雪销金甲,秦苑秋风脆锦衣。欲吊昭君倍惆怅,汉家甥舅竟相违。
触事老来情绪懒,西湖债未曾还。试呼小艇访孤山。昔年鸥鹤侣,总笑鬓斓斑。仙去坡翁山耐久,烟霏空翠凭阑。日斜尚觉酒肠宽。水云天共色,欸乃一声间。
两度驰书未报音,温陵尺纸定千金。多应驿使曾相访,短艇烟波无处寻。君王未肯赐西湖,鸥鹭丛中借地居。憔悴风姿今钓叟,痴心犹望故人书。
敕勒金隤壁,阴山无岁华。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