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灯之前,六六三十六。
然灯之后,九九八十一。
数目甚分明,因甚数不出。
数得出,弄到弥勒下生,依旧杳无消息。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偈颂一百五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心月
诗意和赏析:
《偈颂一百五十首》是宋代释心月所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对灯的变化进行描述,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追求的思考。
诗词以灯为象征,通过灯的前后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在灯之前,数目是六六三十六,而在灯之后,数目则变为九九八十一。这种变化非常明显,但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很难被把握。诗中提到“数得出,弄到弥勒下生,依旧杳无消息”,这句话意味着即使我们能够计算出其中的变化,也无法得知其中的奥秘和终极的答案。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追求。作者将灯的变化与人生的起伏相对应,暗示着人生的不确定性和世间万物的无常性。同时,作者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于生命和追求的思考,通过灯的比喻,倡导人们在追求真理和境界的过程中,要保持谦逊和虚心,不要迷失于表面的现象和数量的变化之中。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对灯的描述和人生的对比,诗中蕴含了对于人生无常和追求的深刻思考,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废逐人所弃,遂为鬼神欺。才难不其然,卒与大患期。凌人古受氏,吴世夸雄姿。寂寞富春水,英气方在斯。六学成一贯,精义穷发挥。著书逾十年,幽赜靡不推。天庭掞高文,万字若波驰。记室征两府,宏谋耀其奇。车酋轩下东越,列郡苏疲羸。宛宛凌江羽,来栖翰林枝。孝文留弓剑,中
番阳胡公,字振祖。当元之季,以义起兵,克复郡治,纪功,授饶州府判。后从官军转战至浮梁,与敌相拒,粮尽矢绝,义不辱,愤骂,以身死之。乡贡蔡渊仲先生为之立传,予作歌以表其节义焉。至正甲午也。昆仑昼裂黄河决,京畿地毛白于雪。鬼母啼秋天雨鱼,武库兵鸣剑飞血。黄屋播
鞾纹纸帐稻畦衲,榾柮地炉煨芋供。此是人间真富贵,莫针轻易许渠侬。
翠幄迎霜半染红,高林风过杂笙钟。澄光万顷天无滓,留与义和驾六龙。
月姊亲移入庆门,广寒今是并肩人。分他蟾窟雌雄种,作我萤窗南北邻。傲窦虽悭三树玉,比诜翻剩一枝春。主人便好鞭黄鹄,斫取魁梢谢紫宸。
夜梦有客短褐袍,示我文章杂诗骚。措辞磊落格力高,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势尽东注浮千艘。李白杜甫生不遭,英气死岂埋蓬蒿?晚唐诸人战虽鏖,眼暗头白真徒劳!何许老将拥弓刀,遇敌可使空壁逃。肃然起敬竖发毛,伏读百过声嘈嘈。惜未终卷鸡已号,追写尚足惊儿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