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授衣天,山林无可授。
破衲拥残云,痴坐蒲团透。
长庆棱卷帘悟道,病眼见空花。
香林远纸袄大书,破袖争出手。
凫短鹤长,驴前马后,不知笑破他人口。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宗诗人释绍昙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九月授衣天,山林无可授。
在九月,天空给予了一件衣袍,但山林间并没有可供授予的东西。
破衲拥残云,痴坐蒲团透。
破烂的僧袍拥抱着残云,我坐在蒲团上,静静地体悟。
长庆棱卷帘悟道,病眼见空花。
长庆时节,我卷起竹帘,领悟道义,然而病眼却看到了虚幻的花朵。
香林远纸袄大书,破袖争出手。
远处的香林里,有人穿着厚实的纸袄,写下了重要的经书,而我只能争着露出破袖。
凫短鹤长,驴前马后,不知笑破他人口。
凫鸭短小,鹤鸟高大,驴在前,马在后,不知道笑声能否打破他人的疆域。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禅宗僧人的心境,通过山林、衣袍、破衲、蒲团等意象,表达了禅修者在静坐中的体悟和对世俗荣辱的超越。诗中的香林、纸袄、大书、破袖等形象,暗示了禅宗修行者对物质财富及社会地位的淡漠态度。最后的凫鹤、驴马的比喻,表达了禅宗僧人对他人评价和嘲笑的无所谓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整首诗词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对禅修者内心体验和对世俗境况的反思,展现了禅宗思想的主题和情感内核。透过禅修者的视角,诗人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黄鸟哀子车,强埋非天为。天夺不待老,还能使人悲。马侯东南秀,鞭策要路驰。归骨万里州,乃当强壮时。墓门闭空原,白日无履綦。苍苍柏与松,浩浩山风吹。我初羞夷吾,鲍叔亦我知。终欲往一恸,咏言慰孤嫠。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晏。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青衫薄薄漏春风,日暮鸣鞭柳影中。回望玉楼人不见,酒旗深处勒花骢。
珍树寒始花,氛氲九秋月。佳期若有待,芳意常无绝。袅袅碧海风,濛濛绿枝雪。急景自馀妍,春禽幸流悦。
新霜一夜草如芟,午酌临轩雪点衫。不怕夷门清着骨,故教诗句耸巉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