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人心招感。
田稼如云,一风消散。
农家血泪流,肝肠断。
惟有林间衲子,有亦不知,无亦不管。
圆蒲拥雪衾,缀钵盛香饭。
放憨一饱万缘空,冷笑傍人忙似鑽。
灼然如是,万两黄金也合消,其或未然,切莫怪阎家打算。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偈颂一百一十七首》是宋代释宗词人释绍昙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天地和人心的感慨,以及对农民困境和修行者的思考。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天地不仁,人心招感。
田稼如云,一风消散。
农家血泪流,肝肠断。
惟有林间衲子,有亦不知,无亦不管。
圆蒲拥雪衾,缀钵盛香饭。
放憨一饱万缘空,冷笑傍人忙似鑽。
灼然如是,万两黄金也合消,其或未然,切莫怪阎家打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天地的冷漠和人心的脆弱。作者以田稼如云、一风消散的比喻,表达了人们辛辛苦苦耕种的田地往往会遭受自然灾害的摧残,一切努力都可能白费的无奈。诗中提到了农家的血泪和肝肠断,表现出农民的艰辛和苦难。
然而,作者也指出了林间衲子的存在。林间衲子是指在寺庙里修行的僧人,他们虽然生活清苦,但对世俗的繁忙和纷扰却置之不理。他们披着圆蒲衣,拥有雪白的被褥,用缀钵盛着香饭。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心无挂碍,不为万缘所扰,与世无争。作者以放憨一饱来形容他们的心态,揭示了修行者的超脱和淡泊。
最后,作者以灼然如是来总结这一切。无论是万两黄金,还是阎家的打算,都会在这种超然的境界面前消失。这里或许是在告诉人们,世间的荣辱得失都是短暂和虚幻的,唯有修行者的境界是真实和持久的。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天地、人心、农民和修行者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修行境界的思考。它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冷嘲热讽,同时赞美了修行者的超脱和淡泊。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引发人们对内心追求和境界的思考。
千万年之人,千万年之事。千万年之情,千万年之理。惟学之所能,坐而烂观尔。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游丝百尺如堪挽,小虫群飞欣日暖。蒿莱满地不见春,唯有蔓菁迷病眼。无复陵陂间碎金,青苔漫想玄都观。今朝幸值天无风,飞来雌蝶畏雄蜂。村中女儿将插鬓,不信河阳万树红。幽人惜春春已远,把酒属君君自遣,蔓菁开花犹烂熳。君不见西园桃李能几时,此辈天教擅春晚。
池港开门就作桥,朱栏相望压鲸腰。风摇慢折游溶绿,波底何妨著霁霄。
敬逊三德。厥修六艺。师圣发蒙。尊儒启滞。若括资羽。如金待砺。雅道聿兴。教学无替。
一经同雁塔,再入并鸳行。方喜为寮好,那知梦奠伤。学多应损寿,文富幸流芳。有士奇如此,云溪奈閟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