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韬光禅师》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寄韬光禅师》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座山门分为两座山门,
两座寺庙本来是一座寺庙分开的。
东边的溪水流向西边的溪水,
南山的云起在北山的云中。
前台的花朵开放,后台可见,
上界的钟声传到下界听到。
遥想起我的师父修行的地方,
天空中桂子的香气纷纷飘落。

诗意: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寄给韬光禅师的一封信。他以山门、寺庙、溪水、云等自然景物为表现手法,表达了对师父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佛教修行和精神境界的向往。

赏析:
白居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对师父的思念之情与对佛教修行的向往相结合。一山门作两山门,寺庙分开的情景,既是诗人离师父的遥思之情,也可以理解为对佛教教义中分门别派的思考。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则是通过描绘山水云雾的变化,表达出诗人对于宇宙间的宏大景象和佛法的普遍存在的感悟。

诗中的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亲身体验到师父修行之地的愿望,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感应和佛法的普世性。最后的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则是对师父修行地的遥想和对师父的敬仰之情的表达,桂子的香气更是象征着师父的高尚品德和智慧。

整首诗词以深情而又含蓄的方式,抒发了诗人对师父的思念之情和对佛法修行的向往之情,同时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对佛法真理的追求。这首诗词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感性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如占城经吴川极浦亭》

    颠风吹雨过吴川,极浦亭前望远天。有路可通环屿外,无山堪并首阳巅。溪云起处潮初长,夜月高时人未眠。异日北归须记取,平芜尽处一峰圆。

  • 《悼罗隐》

    一著谗书未快心,几抽胸臆纵狂吟。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岁月尽能消愤懑,寰区那更有知音。长安冠盖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 《潭老号古渊》

    蛟龙窟宅初无底,神禹难穷浅与深。好把凝流消息子,沛然为雨活丛林。

  • 《满庭芳(中秋)》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桂花当午,雪卷素光流。起傍蓬窗危坐,飘然竟、欲到瀛洲。人世乐,那知此夜,空际列琼楼。休休。闲最好,十年归梦,两眼乡愁。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

  • 《病起初见宾僚,时上疏丐未抱陆务观云︰春初》

    迟日温风护海棠,十分颜色醉春妆。天公已许晴教好,说与鸣鸠一任忙。报事碧鸡坊里来,今年花少似前回。笙簧冷落遨头病,不著梁州打不开。

  • 《潜夫咏》

    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论。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素隐而行怪,执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