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鹤孤云无定踪,桃花流水合相容。
夜来月满群山阁,知在秦人第几峰。
陶弼(一○一五~一○七八),字商翁,永州祁阳(今属湖南)人。仁宗庆历中以军功补衡州司户参军,调桂州阳朔县主簿,迁爲阳朔令。后歷知宾、容、钦、邕、鼎、辰、顺诸州。神宗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四。有文集十八卷,已佚。事见《刘忠肃集》卷一二《陶公墓志铭》及《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铭》,《宋史》卷三三四有传。 陶弼诗,以《宋人集·陶邕州小集》爲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式训堂丛书本(简称式本)、清麓山精舍丛书所收陈运溶刻本(简称陈本)、钱塘丁氏八千卷楼藏旧钞本(简称旧钞本,藏南京图书馆)。另辑集外诗爲第二卷。
《寄桃源管明菩》是宋代陶弼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野鹤孤云飘忽不定的形象,以及桃花和流水相融合的景象。夜晚月光照耀下,群山上的阁楼被月色笼罩,但秦人在这些峰峦之间的哪一峰居住,却是未知的。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一种追求隐逸、自由自在的情怀。野鹤和孤云都象征着独立自由的个体,它们自由地徜徉在天空之间,没有固定的踪迹。与此同时,桃花和流水的相容,表达了自然界万物和谐共生的意象。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物,传达了对自由、和谐的向往。
诗中的月光照耀群山上的阁楼,给人以一种宁静、神秘的感觉。夜晚的寂静中,秦人居住的位置却是未知的,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和探索的意味。这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隐逸之地的向往,对于达到内心宁静的追求。
《寄桃源管明菩》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谐以及内心宁静的追求。整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引发读者对于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思考。
暖翠浮岚万壑春,桃花流水碧沄沄。同亭祠下生青草,天柱峰头空白云。雨后石林群鹭宿,月中山树两猿分。几时结屋清溪上,鹤氅筇枝学隐君。
不践名利道,始觉尘土腥。不味稻粱食,始觉精神清。罗浮奔走外,日月无短明。山瘦松亦劲,鹤老飞更轻。逍遥此中客,翠发皆长生。草木多古色,鸡犬无新声。君有出俗志,不贪英雄名。傲然脱冠带,改换人间情。去矣丹霄路,向晓云冥冥。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龙旌昏朔雾,鸟阵卷寒风。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归来谢天子,何如
海棠乱发皆临水。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香风隔岸闻。啭枝黄鸟近。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飘零酒一杯。
瘴海千枝雾,骊山一骑尘。
身任东西南北居,心安到处即吾庐。穷途俗眼休相薄,沮洳焉知无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