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大夫伯阳父孙,烹小鲜治大国原。
一得何用五千言,弛灾决狱人不冤。
盛气走讼畏讨论,终岁敛吏不到门。
子弟无赖皆西奔,外吏畏惧过乃尊。
踵门父老如云屯,拊髀跳踉走儿孙。
绛幡翠节歌呗喧,画盆戴顶烟如焚。
绣褾彩轴箱帕繁,曲躬叉手前致言。
畜眼未见耳不闻,暮年何以答此恩,请诵华严寿我君。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寄滕县李奉议》是宋代陈师道的一首诗词。该诗词描述了滕大夫伯阳父孙的故事,表达了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的滕大夫伯阳父孙,通过烹小鲜治大国原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要用五千言去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或事实呢?诗词中强调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解决天灾还是判决案件,都不能冤枉无辜的人。
诗词中还描述了盛气走讼的情景,指出当权者在争论中逃避讨论,对于人民的苦难漠不关心。他们整年都不接见官吏,只追求自身的私利。子弟们无法无天地四处逃离,外地官吏也唯唯诺诺地过来尊敬他们。
诗词描绘了门前聚集了许多老人,拍打着大腿跳跃,追逐着孩子们。红色的旗帜和绿色的竹节一起高声歌唱,烟雾缭绕。华丽的花盆上戴着帽子,烟火如焚。绣花的衣裳、彩色的轴箱和繁复的帕子,展示了繁华景象。
诗词最后呼吁开始注意这一切,不要被外表所迷惑。在晚年时,作者不知如何回报这样的恩情,只能请人诵读华严经来祝福君主。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滕大夫伯阳父孙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现实。作者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统治者的虚伪和对人民的忽视,同时表达了对正义和公平的渴望。整首诗词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呈现出一幅社会画卷,引发读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绣羽衔花他自得,红颜骑竹我无缘。胡童结束还难有,楚女腰肢亦可怜。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虚沾焦举为寒食,实藉严君卖卜钱。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
酒尽歌终问后期,泛萍浮梗不胜悲。东门匹马夜归处,南浦片帆飞去时。赋罢江淹吟更苦,诗成苏武思何迟。可怜范陆分襟后,空折梅花寄所思。
身非巫女惯行云,肯对三星蹴绛裙。清吹声中轻脱去,瑶天笙鹤两行分。
天下江山,无如甘露,多景楼前。有谪仙公子,依山傍水,结茅筑圃,花竹森然。四季风光,一生乐事,真个壶中别有天。亭台巧,一琴一鹤,泥絮心田。不须块坐参禅。也不要区区学挂冠。但对境无心,山林钟鼎,流行坎止,闹里偷闲。向上玄关,南辰北斗,昼夜璇玑炼火还。分明见,本
承亦既笃。眷亦既亲。饰奖驽猥。方驾骏珍。弼谐靡成。良谟莫陈。无觊狐赵。有与五臣。
漠漠烟横草树青,依稀风景似兰亭。小桥疏竹人沽酒,曲径落花僧掩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