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题材永新顾成这粟庵》

学诗学礼孱已文,种花种竹居不贫。
门闾正可务广大,如何一粟容君身。
结庵名粟亦何寄,口不尽言知有意。
鹍鹏羽翼自垂天,蜩与飞鸣有馀地。
短长小大争长雄,舒卷不离方寸中。
小如一粟大江海,万形宇内宁非同。
君如推此充寥廓,回集尘端亦棲吒。
放言切勿诮蒙庄,伯夷永名仲尼博。
更须谈理勿谈空,此道根原由守约。

作者介绍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寄题材永新顾成这粟庵》是宋代王洋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学诗学礼孱已文,
种花种竹居不贫。
门闾正可务广大,
如何一粟容君身。

结庵名粟亦何寄,
口不尽言知有意。
鹍鹏羽翼自垂天,
蜩与飞鸣有馀地。

短长小大争长雄,
舒卷不离方寸中。
小如一粟大江海,
万形宇内宁非同。

君如推此充寥廓,
回集尘端亦棲吒。
放言切勿诮蒙庄,
伯夷永名仲尼博。

更须谈理勿谈空,
此道根原由守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洋对修身养性的追求和对诗词的热爱,并借题材永新的顾成这粟庵来抒发内心的思考和感慨。

诗人在诗中提到自己不仅学习诗歌,还学习礼仪,尽管学问不多,但他种植花草、竹子,过着简朴的生活而不贫穷。他认为家门正可务广大,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即使只是微小的一粒粟米,也能容纳身体。这里的"粟"既指庵名,也隐喻为微小之物。

他提到庵名粟,意味着庵堂的简朴和纯洁,但并未详细说明其含义。他说自己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全部的意思,但知道其中蕴涵着深意。接着,他以象征鹍鹏和蜩的鸟类,展示了宇宙间各种生灵各自展翅飞翔的广阔空间。

他描述了短长、大小争夺成长和优势的场景,但指出这种斗争并不离开方寸之间,意味着一切事物都有其局限和相对的位置。无论是小如一粟的微小事物,还是大如江海的广袤,万物在宇宙中都有各自的形态,而不是相同的。这种观点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多样性和相对性的理解。

最后,诗人劝告说,如果你能够推崇这种思考,充盈于广阔的思维空间,就能够集结尘埃端倪,展现自己的才华。他告诫人们在言语中不要诽谤和欺骗他人,而应该像伯夷一样永远保持名声,像孔子一样博学。他强调谈论事理而不是空洞的言辞,认为这条道路的根源来自于守约和坚守原则。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了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联系和相对性,以及言语的力量和责任。

  • 《审知见过》

    吾庐非不爱,计拙未能还。坐我云山表,望君邻里间。暂疏成郁抱,才见即开颜。安得同三迳,长年只闭关。

  • 《书寺中所见四首》

    日出邻僧乞食,钟鸣老叟关门。谁见春宵净境,娟娟霁月当轩。

  • 《竹枝词九首·其九》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烧畲 同 烧畬)

  • 《别春炉》

    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

  • 《双雁儿(除夕)》

    穷阴急景暗推迁。减绿鬓,损朱颜。利名牵役几时闲。又还惊,一岁圆。劝君今夕不须眠。且满满,泛觥船。大家沈醉对芳筵。愿新年,胜旧年。

  • 《鹤鸣亭绝句四首》

    清欢那复笑开口,閒事长令闷破头。更有不堪萧索处,西风过了菊花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