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无地有尘埃,况复虚明向此开。
山色每随朝气变,水光长共夕阳来。
船行天上游人散,树没雪中宿鸟回,一到便应离火宅,不须花雨拂经台。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寄题华藏院清轩》是宋代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湖边无地有尘埃,
况复虚明向此开。
山色每随朝气变,
水光长共夕阳来。
船行天上游人散,
树没雪中宿鸟回,
一到便应离火宅,
不须花雨拂经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华藏院清幽的景色。诗人蔡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清静宜人之地的赞美和向往。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湖边没有尘埃的景象。这里的湖指的是华藏院附近的湖泊,蔡襄用这个景象来凸显宁静和纯净之地的特点。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山色和水光随着朝气和夕阳的变化而变化。山色和水光的变化,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多变,同时也传递了岁月变迁的信息。
下半部分描绘了船行和树上的鸟儿。船行天上,游人散去,显示了华藏院清幽的环境,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天堂之中。树上的鸟儿在雪中归巢,进一步强调了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蔡襄到达华藏院后,就能远离喧嚣纷扰,不需要外界的花雨和扰乱心境的事物。这是对华藏院清净环境的赞美,也是诗人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华藏院的宁静景色,表达了对清幽之地的向往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蔡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美好的境地,让人心生向往之情。
豳谷稍稍振庭柯,泾水浩浩扬湍波。哀鸿酸嘶暮声急,愁云苍惨寒气多。忆昨去家此为客,荷花初红柳条碧。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宁知流寓变光辉,胡霜萧飒绕客衣。寒灰寂寞凭谁暖,落叶飘扬何处归。吾兄行乐穷曛旭,满堂有美颜如玉。赵女长歌入彩云,燕姬醉舞娇红烛。
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日暮人归尽,沙禽上钓舟。
寂寥金谷涧,花发旧时园。人事空怀古,烟霞此独存。管弦非上客,歌舞少王孙。繁蕊风惊散,轻红鸟乍翻。山川终不改,桃李自无言。今日经尘路,凄凉讵可论。
举酒一相劝,逢春聊尽欢。羁游故交少,远别后期难。路上野花发,雨中青草寒。悠悠两都梦,小沛与长安。
家园大江东,清湓映匡庐。波光摇空阔,岚悴随卷舒。廊然形影消,所见惟清虚。此是列仙宅,当年来不居。一官老南北,十年弃樵渔。谅无飞升骨,宜与烟霞疏。子赤喜登临,持气为舟车。乘马搴虹蜺,俯涧窥蟾蜍。赋诗不计篇,饮酒动斗余。一为簪缨缚,屡感岁月除。西征临瀚海,东使
人间元有广寒宫,谁道仙凡路不通。借问蓬莱相近否,不须七碗去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