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题景纯学士藏春坞新居》

清才四纪擅时名,晚卜丘林遂解缨。
欲借青春藏向此,须知白首尚多情。
水浮花出人间去,山近云从席上生。
漫说市朝堪大隐,仙家谁信在重城。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寄题景纯学士藏春坞新居》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清才四纪擅时名,
晚卜丘林遂解缨。
欲借青春藏向此,
须知白首尚多情。
水浮花出人间去,
山近云从席上生。
漫说市朝堪大隐,
仙家谁信在重城。

诗意:
这首诗词是欧阳修寄给景纯学士的,题目是《藏春坞新居》。诗中表达了欧阳修对景纯学士的赞美和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欧阳修称赞景纯学士是一个清才出众、名声在时的人,而自己则是晚年放下官职,选择隐居在丘林之间。他希望能够借助这个隐居之地来保持青春的心态,但他也意识到白发苍苍的岁月仍然充满了情感。诗中还描绘了水上漂浮的花朵离开人间,山近云从席上升起的景象,表达了欧阳修对自然的感悟。最后两句提到了市朝的喧嚣和重城的繁忙,暗示了欧阳修对仙家隐居生活的向往,但他也怀疑谁会相信在这个喧嚣的都市中还有真正的仙家存在。

赏析:
这首诗词展示了欧阳修对自然、人生和隐居生活的思考。他通过对景纯学士的赞美和自己的隐居选择,表达了对清雅才情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水浮花离开人间和山近云从席上升起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变化的思考。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市朝喧嚣和重城繁忙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怀疑。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欧阳修独特的诗词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 《野堂》

    姓名无复世人闻,静处何妨独策勋。久矣不堪东阁客,归哉无媿北山文。横林霜近有丹叶,平野雨余多断云。更喜鸬鹚来渐熟,一溪烟水与中分。

  • 《东林寄别修睦上人》

    行心乞得见秋风,双履难留去住踪。红叶正多离社客,白云无限向嵩峰。囊中自欠诗千首,身外谁知事几重。此别不能为后约,年华相似逼衰容。

  • 《杂兴》

    粟无人馈方差快,门有僧敲未绝幽。岂是耄荒深绝物,从来不惯惹闲愁。

  • 《折杨枝》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 《生查子》

    一岁会盘洲,月月生查子。弟劝复兄酬,举案灯花喜。曲终人半酣,添酒留罗绮。车马不须喧,且听三更未。

  • 《入桐江》

    奔流千折下,峭壁两崖分。樵径冲江雨,渔舟宿岭云。布帆林杪见,水碓月中闻。独有披裘客,千秋不可群。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