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通来无四旁,津梁未必不相妨。
吾行拗折津梁柱,尽放途入蹈大方。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寄题盘山云峰通济桥二首》是宋代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寄题盘山云峰通济桥二首
通往通来无四旁,
津梁未必不相妨。
吾行拗折津梁柱,
尽放途入蹈大方。
诗意:
这首诗词以盘山云峰通济桥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走于通路之中的思考和感悟。诗人观察到通路两旁没有障碍物,通往和通来的路并没有被任何物体阻挡。他认为即使没有桥梁,也不会妨碍通行。诗人的行走姿态曲折而不拘泥于桥梁的柱子,他毫不犹豫地走入大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通路的理解和态度。诗人通过观察盘山云峰通济桥,将其与人生的旅程进行了类比。他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和障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前行。诗人通过形容自己行走的方式,表达了对于人生道路的豁达和开阔的态度。他不拘泥于固定的桥梁,而是选择了一种拗折的行走方式,说明他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灵活应对、勇往直前。诗人的态度积极向上,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积极探索和追求,以及对自由与豁达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盘山云峰通济桥的形象描绘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理解。它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豁达的心态,勇往直前,积极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
竹坞无尘水槛清,一更更尽到三更。杜鹃不管人残梦,雨外飞来头上声。
溪清山秀隐神仙,乘鹿真人去几年。天地壶中无客到,方书肘后有谁传。秦皇采药迷蓬岛,汉武烧金得紫烟。真境寥寥在何处,未容尘世妄攀缘。
萧寺深居称,春深殊未知。偶然成远役,犹幸及芳时。麦流含风软,花光眩日迟。客行无复恨,随处可寻诗。
两种犹如镜上痕,直达□取岭南能。便显秀公无跳脱,徒劳四句语言争。
参得圜悟禅,担起睦州版。透过祖师关,瞎却顶门眼。肚里黑漫漫,心中平坦坦。性气得人憎,发时浑不管。巩县茶瓶吃一槌,击碎饶州白瓷碗。
吾思夷陵山,山乱不可究。东城一堠余,高下渐冈阜。群峰迤逦接,四顾无前後。忆尝祗吏役,钜细悉经觏。是时秋卉红,岭谷堆缬绣。林枯松鳞皴,山老石脊瘦。断径履颓崖,孤泉听清溜。深行得平川,古俗见耕耨。涧荒惊麏奔,日出飞雉雊。盘石屡欹眠,绿岩堪解绶。幽寻叹独往,清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