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半天下,梦不到南谷。
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
魏了翁(一一七八~一二三七),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嘉泰二年(一二○二),召爲国子正,次年改武学博士。开禧元年(一二○五),召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次年出知嘉定府。史弥远当国,力辞召命。丁父忧,筑室白鹤山下,开门授徒。起知汉州、眉州。嘉定四年(一二一一)擢潼川路提点刑狱,歷知遂宁、泸州、潼川府。十五年,召爲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因言事以首倡异论、朋邪谤国黜靖州居住。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起爲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嘉熙元年卒,年六十。謚文靖。遗稿由其子近思、近愚刊行,传世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一百九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淳祐九年吴渊序、清缪荃孙《魏文靖公年谱》,《宋史》卷四三七有传。 魏了翁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开庆元年刻本爲底本(此本有残缺,据目录,卷首即夺《游古白鹤山》、《和薛秘书绂闻鸦韵》、《和虞永康刚简沧江鹤再诞雏》三诗,但实爲传世诸本之祖)。校以明嘉靖吴凤高翀刻本(简称吴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南谷》
译文:
我行走过半个天下,却无缘梦入南谷。
我勤奋地阅读古老的诗篇,终于发现了南谷的真实面貌。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魏了翁所作,题目为《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南谷》。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追寻南山隐士王才臣并揭示南谷真实面貌的心情。诗人曾走遍天下,但却无缘亲身经历南谷的美丽与奥妙。然而,通过阅读古老的诗篇,他得以洞悉南谷的真正面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南谷的向往和对王才臣的敬仰。诗中的"我行走过半个天下"表达了诗人多年的辛勤追寻,却未能亲自到达南谷的遗憾。通过"健读诸老诗,划见真面目"这句,诗人告诉我们,尽管无法亲身体验南谷的美景,但通过阅读古代诗人的作品,他仿佛能够窥探到南谷的真实面貌。这种通过文学作品而感知自然美景的方式,凸显了诗人的深情和对诗歌的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南谷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传递出对古代文学的敬重和对自然美景的追求。这种追求真实、美好的精神,与诗人对南山隐士王才臣的景仰相结合,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与文学的融合与追求。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同时也呈现了对于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渴望。
旋买青芒鞋,去踏沙头月。争教冠盖地,着此影突兀。树寒栖鸟动,风转孤管发。月色夜夜佳,人生事如发。梦中续清游,浓露湿银阙。
西风凉萧萧,雁过秋空高。时有岩桂发,落叶飞长皋。
晚岁寒无力,新晴雨未消。江声连去雁,灯影见来潮。野阔乡心远,风高客梦遥。梅边有新意,明日是春朝。
乳燕啼鸠三月暮,淡云疏雨午时天。金雀花落无人管,断送韶光又一年。
明庭展礼,为龙为光。咸韶息韵,鹓鹭归行。
食箪虽薄尚羹藜,且喜今朝酒价低。一棹每随潮上下,数家相望埭东西。团团箬笠偏宜雨,策策芒鞋不怕泥。应笑漆园多事在,本来无物更谁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