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当年卫武髦且期,尚欲进德形箴规。
又不见潞公堂过九十,精神折冲夸德威。
公今年才六士耳,朱颜绿鬓俨未衰。
便从午桥乐暇佚,宁独不畏二老讥。
恭惟中兴圣明主,焦心劳思抚四夷。
山东河北因戎索,远民日夜思王师。
楼号筹边宜属意,堂名佚老谁敢知。
请赓方叔壮猷雅,第入宣王复古诗。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诜通判庐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徽州司户参军。二十七年,举博学宏词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爲太学录,累迁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兼权中书舍人兼权给事中。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因缴驳龙大渊、曾觌除知閤门事,奉祠。干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剑州。六年,除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八年,兼权中书舍人时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阁待制、侍讲,累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七年,除参知政事。九年,除知枢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兴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观文殿大学士、益国公致仕。未几,爲韩侂胄指爲僞学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开禧三年(一二○七),赐謚文忠。生平着书八十一种,有《平园集》二百卷。事见本集卷首年谱,《宋史》卷三九一有传。 周必大诗,以清黄丕烈校跋并抄补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宋开禧二年刊本(简称宋本,原藏日本静嘉堂文库),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校者校补及异文甚伙,部分有判断,不少仅罗列未定。整理时凡异文与宋本相同,文义且无窒碍者,概从宋本。四库本错夺衍倒极多,而编次较底本、宋本合理,从四库本。编爲十四卷。
《寄题王公明枢使豫章佚老堂》是宋代周必大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君不见当年卫武髦且期,
尚欲进德形箴规。
又不见潞公堂过九十,
精神折冲夸德威。
公今年才六士耳,
朱颜绿鬓俨未衰。
便从午桥乐暇佚,
宁独不畏二老讥。
恭惟中兴圣明主,
焦心劳思抚四夷。
山东河北因戎索,
远民日夜思王师。
楼号筹边宜属意,
堂名佚老谁敢知。
请赓方叔壮猷雅,
第入宣王复古诗。
诗意:
这首诗词寄托了作者对王公明枢使豫章佚老堂的赞美和敬意。诗中首先提到了卫武,他仍然渴望进取并推进德行的规范。接着提到了潞公堂的年过九十,但依然精神折冲,夸耀其德行的威严。然后,诗人称赞了豫章佚老堂的主人,指出他虽然只有六十多岁,但容颜仍红润,鬓发依然翠绿,没有衰老的迹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和豫章佚老堂的主人一起在午桥上享受闲暇时光,无所畏惧地消遣,并不惧怕别人的嘲笑。
接下来,诗人向圣明的中兴君主致敬,称赞他们竭诚焦心地思考如何安抚四夷,劳心劳力。山东和河北地区因为战乱而苦苦期盼着王师的到来,普通百姓日夜思念着他们。最后,诗人表示希望在楼阁的名号中能体现出筹边整顿军备的意愿,而豫章佚老堂的名号却不为人所知。他请方叔(指豫章佚老堂的主人)继续发扬壮猷雅致的精神,作为第一人进入宣王(指宣传古代文化)并复古的诗词。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王公明枢使豫章佚老堂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豫章佚老堂主人的敬佩之情,并对他的精神风貌和才华的持续赞扬。诗中还融入了对国家兴盛和人民期盼的寄托,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愿。诗人还提及了楼阁和堂名,暗示了对军事防御和文化复兴的重要性。整首诗词既有赞美之辞,又有对时代和社会现状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爆竹惊残腊,冬春此夕分。且斟分岁酒,懒赋送穷文。客思愁檐雨,乡心逐海云。阳和在何处,明日问东君。
涉历长亭复短亭,兼旬方抵贵州城。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家务每因官事废,诗篇多向客途成。耕桑尽自无荣辱,却悔当年事短檠。
香茗粗蔬肯破悭,相公日食万羊山。夫君何厚神何薄,自取悬鹑一水间。
只因寻胜到林泉,四抱回峰万景连。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浮屠照水光相映,古木临崖影倒悬。风露了非人世界,恍疑身似洞中仙。
林轩飞翠隔黄尘,瑶草吹香别是春。一卷《楞伽》消白昼,从教啼鸟唤游
新霖洗穷腊,东南始知寒。惊我千里意,觉汝征途难。空江挂风席,扁舟与谁安。羁旅费亦久,橐衣岂无单。念汝西北去,壮心始桓桓。竟逢有司惑,斥走怀琅玕。士固有大意,秋毫岂能干。所忧道里困,久无一樽欢。我意生恻恻,为之却朝餐。人生飘零内,何处怀抱宽。已期彩芝乐,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