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

邑居欲尽溪山好,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还家一笑定无他。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寄题武陵柳氏所居二首其二康乐楼》是苏辙在宋代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邑居欲尽溪山好,
不作层楼无奈何。
岩谷满前收蜡屐,
漪涟极目卷渔蓑。
安心已得安身法,
乐土偏令乐事多。
千里筠阳犹静治,
还家一笑定无他。

诗意:
这首诗词以武陵柳氏所居的康乐楼为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和安逸生活的向往。他意欲尽情享受乡居之美,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造层楼,只能心有不甘地接受现状。诗中描绘了溪山美景,以及在山谷中捡拾蜡屐和看到水面上涟漪,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他认为安心就是最好的安身之法,而这片乐土也使他能够享受更多的快乐。无论是在千里之外的筠阳还是回到家中,作者都能轻松微笑,没有其他的烦恼。

赏析:
这首诗词表现了苏辙对乡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中使用了丰富的山水描写,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他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安心生活的追求,认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是真正的快乐所在。整首诗词充满了淡泊、宁静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满足和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此外,诗中的“千里筠阳犹静治”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远离纷扰、安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筠阳是一个偏僻的地方,这句话表明即使在远离尘嚣的地方,宁静与治安依然存在。这与作者对安心生活的追求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事的厌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描写,表达了苏辙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和与满足的追求。

  • 《赠毛仙翁》

    冰霜肌骨称童年,羽驾何由到俗间。丹灶化金留秘诀,仙宫嗽玉叩玄关。壶中世界青天近,洞里烟霞白日闲。若许随师去尘网,愿陪鸾鹤向三山。

  • 《晚归香山寺,因咏所怀》

    我年日已老,我身日已闲。闲出都门望,但见水与山。关塞碧岩岩,伊流清潺潺。中有古精舍,轩户无扃关。岸草歇可藉,径萝行可攀。朝随浮云出,夕与飞鸟还。吾道本迂拙,世途多险艰。尝闻嵇吕辈,尤悔生疏顽。巢悟入箕颍,皓知返商巅。岂唯乐肥遁,聊复祛忧患。吾亦从此去,终老

  • 《次韵寇秀才寄下邳家兄》

    少共千忧老一官,中间毁誉两茫然。去留有命真如此,俯仰从人郤未然。故著江山供极目,正将强健人新年。惊逢小杜风流胜,信有衣冠不乏贤。

  • 《杂咏一百首·华佗》

    古来神异少,天下妄庸多。文帝能全意,曹瞒竟杀佗。

  • 《桂隐纪咏·石林轩》

    濯濯何年有,先公手种成。至今揩痒虎,来认读书聋。

  • 《从仕》

    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恒苦心。黄昏归私室,惆怅起叹音。弃置人间世,古来非独今。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